石田三成獨自佇立在庭院中,目光再次投向本丸那扇早已恢複黑暗的“雪見窗”,仿佛想從中讀出那位女性君主更深的心意。
寒意徹骨的夜風卷過枯山水,發出蕭瑟的嗚咽。
——與此同時,十裡之外——
和泉國,寅初刻0315)
和泉國,片男波沙洲以南海域。
海麵如同潑灑開的濃墨,唯有細碎的月光在浪尖偶爾躍起一點寒光。三艘巨大的黑影,如同浮出海麵的巨獸脊背,悄無聲息地滑破水麵——那是森家水軍引以為傲的三桅南蠻大帆船,巨大的帆幅此刻緊束,僅憑船舷兩側數十對長櫓的劃動提供微弱的動力。
在這幾頭“巨獸”側後,是影影綽綽、數量更多的安宅船,它們吃水較淺,船體更低伏,如同跟隨頭鯨的魚群。
整個船團,無一盞燈火。
唯有在最前方,一艘看似不起眼的關船的船頭,懸著一盞燈罩被染成碧綠色的提燈。那點幽綠的螢火,在無邊的黑暗中微弱得仿佛隨時會熄滅,卻如同引路的鬼魅,以某種特定的節奏緩緩明滅,為後方龐大的船團標示著安全的航道。
船頭,幾名身著南蠻式短衣、頭戴軟帽的堺港“水先案內人”領航員),幾乎將身子探出船舷,雙目死死盯著墨綢般的水麵,用低不可聞的土語急促交流著:
“左舷,暗礁!潮高不足一丈,大船避讓!”
“流水轉向了!趁此刻,切入沙洲背麵的淺灣!”
他們的每一個手勢,每一次低喝,都決定著整個船團的命運。南蠻船巨大的舵葉隨之緩緩調整角度,精準地繞開水下獠牙般的礁石群,利用滿潮前最後的流水,悄無聲息地切入了一片被沙洲環抱的、相對平靜的淺水區。
寅一刻0330)——
“下錨!悄聲!”命令以人傳人的方式,如漣漪般迅速擴散至整個船團。
在先鋒斥候登灘後,真正的登陸方才開始。十艘關船以鐵錨定泊,錨爪裹布沉水,聲息儘沒;船舷側板翻下,長板互鎖,再鋪上特製的箱舟板——一條寬一丈、長五十丈的浮橋在海麵悄然成形。此法並非空想:天正十五年1587)島津氏攻戶次川、文祿元年1592)釜山浦倭城,皆用“箱舟連筏”一夜成橋;伊達政宗更在仙台川練騎時反複演練“舟橋並馳”,今番首次用於實戰。
第一騎試探性地踏上橋麵,馬蹄上包裹的厚布與草席使得蹄聲沉悶,木板彎出半寸弧度又彈回。浮橋完成,耗時僅兩刻。潮水在橋樁間吞吐,像一條剛被喚醒的巨蟒,無聲而筆直地插向和泉國的陸地。
首先過橋的,是伊達家的騎馬鐵炮隊。他們是最鋒利的刀尖。馬匹同樣包裹四蹄,騎士們控製著韁繩,以穩定的小跑迅速通過浮橋,一踏上堅實的沙灘,便立刻向兩翼散開,如同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迅速建立起警戒線。
不遠處,岸和田城方向設於海岸的櫓樓和物見望樓輪廓,在微弱的月光下依稀可見。樓中守夜的足輕似乎被海上的異動驚擾,樓頂猛地亮起一點試圖探查的火把光——
幾乎在火光出現的瞬間,已經就位的騎馬鐵炮隊中響起幾聲短促的哨音。十餘名騎士同時勒住戰馬,舉槍、瞄準、擊發!動作一氣嗬成。
“呯!呯呯!”
幾聲精準的點射,而非密集的齊鳴。那幾點火光應聲而滅。櫓樓中傳來短促的慘叫。隨即,一切重歸死寂。
直到灘頭防線穩固,那艘最為高大的南蠻船才緩緩放下特製的寬大踏板。
一個身披濃紺色陣羽織的身影,在親信武士的簇擁下,踏上了連接大船與浮橋的跳板。他半邊臉龐隱在陰影中,另一邊,那標誌性的黑色眼罩在微光下顯得格外冷硬——正是伊達政宗。海風將他陣羽織的下擺吹得獵獵作響,背部以金色絲線繡就的「伊達者」三字,在暗夜中隱隱流動著狂傲的光澤。
他並未立即上馬,而是獨眼掃過已控製的灘頭,以及那條源源不斷輸送著兵力、沒入內陸黑暗的浮橋生命線。他的戰馬——一匹神駿的黑色奧州馬,四蹄同樣被厚布包裹——已被親隨牽至麵前。
政宗利落地翻身上馬,勒緊韁繩。
“不必換馬!”他低沉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前隊變後隊,警戒灘頭!後續各隊,上岸後不必停留,直驅天神山!”
命令下達,他猛地一夾馬腹,一馬當先,衝上了浮橋。那繡著「伊達者」的背影,如同一麵移動的旗幟。
在他的引領下,真正的洪流開始了。後續船團中,更多的騎兵、足輕,如同開閘的洪水,通過數條並行的浮橋湧上海灘。他們上岸後毫不停留,按照事先反複演練的部署,以備隊為單位,沿著預定的路線,向著內陸的天神山台地滾滾湧去。馬蹄聲被最大限度地吸收,整個隊伍如同一條無聲卻奔騰洶湧的黑色鐵流,迅速淹沒了和泉國的海岸。
伊達政宗立馬於一處稍高的坡地,獨眼凝視著這股由他親手締造、並正被他引領的鋼鐵洪流,嘴角勾起一絲冷冽的弧度。
沙灘上,隻留下紛亂卻迅速的足跡,很快便被後續的部隊和漲潮的海水一一抹平。
仿佛從未有人來過。
喜歡穿越成了福島正則庶出子請大家收藏:()穿越成了福島正則庶出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