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出身兗州陳留己吾,擅長使用重達80斤的雙戟,最初屬張邈麾下,後效命於曹操。
雖在曆史上命喪於宛城之戰中,但因其勇武、忠義的形象,至今仍為後世稱道。
彼時,曹操於宛城欲征討張繡,張繡投降後,因曹操強納其嬸鄒氏,降而複叛。
因同為涼州武威人,此時,已經在漢末換死了好幾任“上司”的賈詡,正在張繡麾下出謀劃策。
在賈詡製定的計策下,張繡領兵突襲曹營。
曹操此時還在因張繡“聞風而降”的舉動誌得意滿,無絲毫防備。
夜襲時,張繡部隊就如狼入羊群,殺得曹營火光衝天。
而此戰中,典韋明知必死,仍死戰不退,以一己之身抵擋數十人,掩護曹操撤退,最終力竭戰死。
宛城之戰,曹操失去長子曹昂、失去侄子曹安民、失去愛將典韋、還失去了愛馬絕影。
曹老板聞聽消息後痛哭。
正史中也記載了曹操對典韋的哀痛之情:“吾折長子、愛侄,俱無深痛,獨號泣典韋也!”
這一戰,也體現了賈詡之謀的強大,以及他洞察人心的能力。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兩年後,賈詡又勸說張繡歸降曹操,張繡居然被勸服了,而二人居然能被曹操不計前嫌地接納,賈詡還在曹操麾下位極人臣。
這令人不得不歎服。
如今賈詡是他的人,他袁基必會給予賈詡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亦會給賈詡一個不比曆史中差的結局。
巧的是,袁基前段時間還有些發愁——他的身邊一直缺少一個忠心的、能放心托付生命的武將。
像典韋這一類在曆史上很有名氣的人,他內心當然想去招攬。
但一者,袁基這一年裡忙著補充各種知識;
忙著提升騎馬和射箭技術;
忙著提升名望;
忙著招攬投資人和士人;
還要忙著調解兩個弟弟時不時的雞飛狗跳。
他是真的真的很忙。
至於武將,目前還不算剛需,所以就沒提上日程。
二者,此前的典韋籍籍無名,兩人又不在同一州,原本的袁基沒有理由認識他。
而袁基的原則之一是——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好充足準備,有了準備,才能做到最好。
因為以上種種原因,袁基其實根本沒有去用心尋找武將。
可如今,典韋的消息,就這樣水靈靈地出現了!
如此的順理成章。
此乃天賜我之猛將!
袁基迫不及待地派人,令其前往兗州打聽此事,並找尋典韋蹤跡。
剛好他吃飽了,於是,袁基起身坐於書案前,親手寫就一封飽含情感的書信。
信中力讚典韋乃義士,乃豪俠之士。
並向其保證會幫忙撤銷他的通緝令,順便再問下他——他袁府管飯,管多多的飯,對方是否願意來他袁基府中效力?
擔心典韋看不懂,袁基還特意囑咐送信之人可以念給對方聽。
他隻有一個要求,就是務必將人給他帶回。
就算典韋是被強迫來的,袁基也相信,隻要能見到典韋,自己就有辦法讓對方愛上袁府的工作。
但袁基顯然是想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