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早早接觸荀氏,一番溝通下,荀氏十分爽快地同意了。
甚至有些迫不及待。
因為荀氏對於聯姻的需求,比袁氏要更加迫切。
荀氏家族算是被“黨錮之禍”給禍害得夠嗆。
兩波黨錮,荀氏都正正好好全部遭遇,族中經曆了多起洗劫與搜捕行動。
一些族人因黨錮而死,還有一些族人在外逃竄。
甚至存活下來的人裡,十之有九的荀氏族人都被牽連,出不了仕,做不了官。
他們是被迫低調做人的“世家典範”。
潁川荀氏就好像無頭蒼蠅一般,急切地想找到出口。
汝南袁氏——就這般閃著金光,完美出現了。
聯!必須聯!誰要破壞這場聯姻,我荀氏第一個不答應!
這就得說到荀氏家族的屬性了。
他們同袁氏一樣,也是個底線靈活的家族。
這不就更巧了嘛!
荀氏家族早年迫於宦官集團的壓力,為年紀尚小的小荀彧定了個娃娃親,對象是大宦官“唐衡”的養女。
這導致長大後的荀彧經曆了很長一段時間來自士族的排擠。
不過,強者從不抱怨環境,荀彧靠著他的才華與人格魅力,獲得了大眾的認可與欣賞。
但終究,對於小小年紀的荀彧來說,傷害與冷眼早已發生。
這是荀氏對宦官集團的妥協。
此主要目的是想通過聯姻,與宦官群體結成人脈網,以保全家族利益。
畢竟荀氏都要被迫害死了,些許名聲在命麵前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而且,犧牲荀彧一個,罵名荀彧父親和荀彧來背,這很符合家族其他成員的利益。
荀彧的父親——“荀緄”也欣然接受,甚至產生了舍己為族人的自豪感。
就是沒人關心荀彧的想法。
不過確實,他們也不會去關心幾歲孩子的想法。
雖然袁氏也是這個套路。
但袁氏可比荀氏溫暖得多。
袁隗同袁赦侄女聯姻,還是袁隗主動提出的。
袁隗表示:他提出的應該聯結宦官,所以人他來納,交給小輩算什麼事?
你荀緄想妥協宦官,那你自己娶不就好了?什麼?唐衡養女年齡太小?那就換一個人啊!都是借口!
讓你當時才幾歲大的兒子為你做犧牲,然後你獲得族人的好評?呸!我看不起你!
在這方麵袁隗實名表示看不起荀氏。
荀氏家族的人情關係,比之袁氏顯得更為冷淡。
也許是因為他們常年處於黨錮,且家族分支龐大,而汝南袁氏目前才傳七代的原因吧?
這就是有本事的人單開族譜的好處了。
袁氏的人心更加聚攏,更加團結一致,再加上成員都很優秀,所以袁氏短短七代就成就了大漢第一士族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