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幾日。
袁基帶著荀采去往荀氏拜訪。
荀采去見母親和姐姐們。
袁基則去拜訪荀氏長輩。
拜訪完一圈後,袁基又去拜訪了荀彧,這次荀彧的氣質發生了些微妙的變化。
他依舊溫文爾雅,但這次,溫和的氣質裡多了一絲堅定,有了剛勁的風骨。
袁基很替荀彧感到開心,他能感受到荀彧的迷茫感消散了,整個人煥發了新的光彩。
二人談話間,荀彧言語依舊謙遜,但多是禮貌謙辭,神色間卻透著自信。
兩人靜靜對坐交流,都十分享受這樣的心靈碰撞。
此外,袁基還見到了荀攸。
荀攸給袁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個極為內斂之人。
他的氣質十分溫吞,看起來毫無存在感。
他雖在輩分上是荀彧之侄,卻比荀彧大六歲。
今年二十二歲,已取字公達。
袁基投其所好,與他談論了些兵法與兵謀略。
並不時拋出後世的一些戰役,對天時、地形、對戰雙方都一一進行分析,以此作為案例與對方討論如何作戰。
荀攸不愧為曹魏謀主,分析得鞭辟入裡,計策一番接著一番。
袁基這才發現,荀攸雖然外表木訥,但其內心充滿著少年心氣與意氣風發,大有一種“天下何人敢試吾鋒芒?”的銳利感。
他對著袁基侃侃而談,越交流越開心。
已經很久沒有人,或者說根本就沒有人同他交流討論過兵法與戰略。
荀公達幼年便失去雙親,由其叔父撫養。
叔父喜好酗酒,有一次酒後甚至不小心將荀攸的一隻耳朵打傷。
荀攸在他人麵前一直捂住耳朵,怕他人問詢,亦怕叔父見到感到內疚。
叔父看到後果然很愧疚。
然後依然酗酒。
從那之後,他就沉默了下來。
他開始更多地同自己交流,自己琢磨經書、兵書。
荀氏家族實在過於龐大,他在荀氏內部的存在感並不高。
不過他倒是不在意,慢慢練出了外表圓融內斂的模樣。
荀氏多賢,所以同齡人之間時常互相提攜、互相學習。
荀彧就同荀攸交流過經書。
但大多數時候,他們隻是在獨自鑽研。
所以這次交流,是他第一次同他人進行思想碰撞。
原來世界上有這樣一個人,懂他,理解他的所思所想,尊重他提出的每一條或沉穩無趣,或天馬行空的計策。
後知後覺間,他才突然反應過來,此乃袁氏長公子袁基,名聲傳遍天下的袁士紀。
他突然開始有點不自在起來。
但由於他的外表依舊木訥,袁基對他的緊張沒有絲毫察覺。
袁基依舊興致高昂地同荀攸進行下一個案例的分析,並發表自己的見解。
荀攸聽著聽著,慢慢被袁基的話語所吸引。
緊張來得快去得也快,瞬間就消失無蹤了。
他的內心十分充實,暖洋洋的。
但他沒有去細品,又投入到了新一輪的討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