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一個古文經學派官員出列,等待楊賜陳述完,他立馬開口:
“陛下,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
“朝中治古文經的議郎確實太少。若能多些,也有利於陛下集眾人之言論,此可稱不偏不倚,陛下乃聖明之君也!”
隻字不提什麼《禮》還是《春秋》。
但今文經的人很在意這個,於是陸續又有人出列,與之爭辯。
古文經官員見狀,為了團體利益,也隻能出列,一一駁斥。
於是朝會瞬間變得如市集一般,人聲鼎沸,熱鬨非凡。
“陛下!”
袁基此時正襟整佩,出列。
嘈雜聲音瞬間消失,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在袁基身上。
“陛下!臣以為,陛下廣開言路之心,實乃萬民之福。何不多擇選二人?”
此一言聽得旁邊的楊賜眉頭一皺,兩個古文已經夠多了,還要再選兩個?
這袁氏到底還是不是今文經的一員了。
楊賜剛要開口出聲駁斥。
就聽上首原本端坐的天子,發出急切又雀躍的聲音,說著:
“好啊好啊,多選兩人當然好,袁愛卿,你具體說說。”
話音剛落,袁基立馬接過話頭:
“陛下!若多舉兩人,不妨一人選為今文經學者,一人選為古文經學者。如此,可顯陛下公平公正之心。”
“可從古文經《古文尚書》、《毛詩》、《左傳》中擇選三人。相應,再從《穀梁傳》中擇選一今文經學者。”
袁基笏板高舉,躬身,語調高昂。
“昔文帝求言、光武納諫,今陛下擴議郎之員,廣納眾家之言。雖堯行衢室之問、舜賓明堂四門、禹設諫鼓謗木,不外如是!”
“如此,陛下則垂明鏡之鑒,納滄海之流,四海之內必能政通人和!”
楊賜聽完,控製不住地回頭看向袁基。
——你在說什麼玩意?就這樣的天子在你口中都類比上堯舜禹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過,很快,滿朝三分之二的官員,紛紛出列:
“臣附議!”“臣等附議!”“臣……”
緊接著,古文經的官員亦紛紛出列:
“臣等附議!……”
麵對這一麵倒的情形,劉宏忍不住撫掌大笑!
痛快,太痛快了!
這滿朝文武何時有過這般一致的平和局麵?
劉宏語帶笑意,說道:
“袁愛卿不愧為朕之股肱,此法更為合理。那就如此!眾卿從《古文尚書》、《毛詩》、《左傳》、《穀梁傳》中,各舉薦一人。”
“此事,三公九卿尚書台合議!務必替大漢選出有識之士、有德之才。”
袁基與眾臣皆呼:“陛下聖明!”
楊賜雖慢半拍,但在這種山呼海嘯般的場景麵前,他也快速下拜,大呼:“陛下聖明!”
劉宏滿意地欣賞著這一幕,仿佛想將時間停滯在這一刻。
但在掃到袁基時,他還是開口:“眾卿平身吧。”
“謝陛下!”
於是,這個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可以說是各路人馬都很滿意。
今文經這邊,可以剔除古文經的《周禮》,再加入一個今文經的《穀梁傳》。
古文經這邊,雖少了個《周禮》,但多了《毛詩》和《左傳》,而且這就是選個議郎,禮不禮的不那麼主要,重要的是多一個為古文經發聲的人。
如此,今古文經各派利益都得到了滿足。
於是,眾人又開始你好我好大家好地齊齊歌頌天子、歌頌大漢。
喜歡魅力太高也是錯?曹操都成迷弟了請大家收藏:()魅力太高也是錯?曹操都成迷弟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