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郡、雁門郡、代郡,三郡相鄰,在地理位置上,依次從西到東排列。
上一次,劉宏采取三路大軍攻鮮卑的總路線是沒錯的。
分兵製衡,能防止單路孤軍深入,被敵方包抄,同時於各路也是激勵。
此三郡有“長城”作為軍事防線和戰略堡壘,又由於地形以及地理位置等原因,確實很適合作為出發基地。
而袁基大軍此次開拔,前往的目的地便是三郡中心——雁門郡。
為了出征順利,袁基需要將洛陽諸事,一一發布下去。
袁基先將陳琳表為吏曹尚書,陳琳第二天便飛快升任。
全國下發的檄文,宣告此次征伐的正義性,此由劉宏負責,早已發往大漢各處。
但,對南匈奴和烏桓等族的檄文,由袁基這個衛將軍負責。
袁基讓陳琳寫幾篇曉以情理、義正辭嚴的檄文,爭取盟友,讓此二族在北征鮮卑時站在大漢一方,共同討伐鮮卑。
再寫一封對鮮卑的檄文,宣揚國威並震懾,以朝廷和天子的名義,由袁基所派使者攜帶,發往鮮卑。
考工令程昱,需要繼續待在洛陽,帶領工匠打造兵器,以備前線不時之需。
許攸,袁基準備帶走,未央廄沒有特彆多的工作,不如隨袁基北上。
空出的未央廄令的位置,由早已參加完辯論,已入袁基麾下的顧雍補位。
閻象總攝太仆寺,以保證袁基離開洛陽,太仆官署依舊正常運轉。
原本身在南陽的黃忠,已經抵達洛陽,其子黃敘,袁基也命人關照,並帶禦醫為其診治。
據禦醫所言,黃敘治療後,疾症可好一半,如此,另一半就留著給華佗醫治。
巴人壯士已經成功抵達洛陽,並緊急訓練了一個月的軍陣,卓有成效。
一眾武者、遊俠、水匪、山匪,也進入了緊急訓練中。
袁基軍隊練兵的人手充足,原本的兩千八親兵部曲都拆成臨時小隊長,每人訓練一個小隊,任務是讓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都能懂得指令、旗號,並訓練小型軍陣。
最終,再將各個小隊合並,形成大隊伍,訓練大軍陣。
一個多月的時間,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
軍隊的夥食充足,每個人都能三五不時地吃點油水,身上有力氣,訓練得也就賣力。
袁基還派下去一些太仆寺文吏,加上每隊的小隊長,時常做大家的思想工作。
以至於每個人都乾勁滿滿,不甘落於人後,也不敢落於人後,皆互相比拚著進步。
如今,後加入的士兵,也是會天天興奮大喊“願為主公效死!”的士兵了。
袁基得知後,立馬皺緊眉頭,當然,他的內心對此事是滿意的。
不過,雖然這是他募集的軍隊,但他們即將要為大漢出征,這話必須得改一改。
於是由典韋帶領,兩萬人的軍隊瞬間改口,變成了“願為衛將軍效死!”
這樣就好多了,瞬間從私人性質的稱呼,變為了大漢軍職。
在出征半月前,袁基還收到了來自徐州孫堅處發來的請戰公文,他朱筆一批,直接同意,讓孫堅去雁門郡與大軍彙合。
涼州方麵,此次袁基就不調動人馬了,以防涼州羌族趁機作亂。
與此同時,並州邊軍與幽州邊軍,袁基全部征調一半。
所以呂布、張楊等人和公孫瓚等人,也帶隊前往雁門郡,以待與大軍彙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