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公的,不能所有事情都抓在手中,要學會適當“偷懶”。
所以袁基製定完總路線後,就準備將其餘部分交給賈詡和荀攸。
他看向二人,開口:
“此路具體情況該如何,文和、公達可暢所欲言,務必將此奇兵排布,設計得趨於完美。”
賈詡聞言微微直起身,靠近圖紙,手指點在燕山山脈處,並言:
“此路既是奇兵,最重要的,就是隱蔽。如此才能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效。”
“所以此隊人馬,最多可派五百至一千人。”
“公達以為如何?”
說完,賈詡看向荀攸。
荀攸在一旁點點頭,接著賈詡的話說:“雖人數越少越好隱蔽。但攸推薦派遣一千人,更為保險。”
“一千人可化整為零,分成小隊,各自穿行,最終於指定地點整合。”
“可走采藥人、獵人所走小路,一路林木茂盛,是絕佳的遮掩。”
荀攸話音一落,賈詡點頭表示認可:“公達說的不錯,詡也讚同派遣一千人。”
“不過,這一路地形崎嶇,翻山越嶺,若是隻憑漢人士兵,怕是等主力打到彈汗山,這路奇兵都不一定能走出燕山啊。”
荀攸認同此話,立馬開口:“不錯,必須有胡人做向導。”
“要挑選一些懂鮮卑地形、語言的胡人士兵。且後續,胡人還可派上用場……”
說到這裡,荀攸和賈詡對視一眼,均露出了然的笑容。
袁基就在一邊舉著杯子,不時喝幾口,眼帶笑意看著互相遞話的二人,再時不時看看腦袋轉得跟撥浪鼓一樣的典韋。
荀攸伸手,手指從燕山山脈向上劃,一路向上,“到草原後,可走窪地、河流溝渠等,繼續隱蔽。一路上到處都是掩護,若隱蔽順利,幾乎可全員抵達彈汗山下。”
他手指圈住彈汗山,點了點。
賈詡倒了杯水,喝一口,說道:
“此路,越小心謹慎越好,士兵可晝伏夜出,白日隱蔽於草林,夜晚趕路。”
“最終,此路在敵人無知無覺下,從深山老林中鑽出,必能直接威脅鮮卑王庭。”
“……”
二人你一言我一語,將此路派兵情況想得極為周全。
全部細節都想到了,但最終的領兵將領,卻依舊得讓袁基來提出。
袁基笑了笑,想先聽取一下賈詡和荀攸的建議:
“若你二人來選,此路會派誰出兵?”
若是一般的主君和臣下進行這番對話,臣子估計會推脫,不敢出言。
但袁基君臣的關係則不同,袁基也不是猜疑心重的君主,所以賈詡和荀攸都開始認真思索人選,幫主公篩選此路將領。
賈詡先言:“此路奇兵,重要,但不是至關重要。隻憑正兵三路大軍,此戰最終也定可勝利。”
“但奇兵一出,勝利可來得更快、更順利、損耗更小。”
“然,此路一旦被發現端倪,則瞬間與其他三路沒什麼不同,奇兵就算作廢。所以此一千人,需要隱蔽,需要耐心,需要苦熬,非忠心者,不可任。”
“所以,詡認為,此路必須派遣主公信任且絕對忠心於主公的將領。”
言外之意,董卓等人是肯定不行。
後加入的夏侯淵、黃忠等人待定。
人選最好還是要從典韋、顏良、文醜、曹操、袁術五人中選。
其實還有一個紀靈,但紀靈此次任務極重:三路大軍糧草需要他來指揮;後續大軍出征,送糧隊的派遣工作,需要他來安排。
都不是輕鬆的任務,所以就先將他排除。
而五人中,典韋需護衛袁基身側,統領親衛,且典韋身形高大,不利於隱蔽。
所以典韋不是最好的人選。
於是人選就隻剩,顏良、文醜、曹操、袁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