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袁基軍隊斥候探查到消息時,公孫瓚就帶領一眾弓弩手們,玩起了東漢版的山地越野。
利用鮮卑人的思維盲區,通過翻越小山丘,先到達鮮卑河岸旁的山丘上潛伏。
鮮卑人要是真探查鮮卑這一岸,公孫瓚就再翻過去。
事實是,如果不是烏洛蘭提前說明,和連連對岸都不想探查。
不過,袁基一方自然不會存有僥幸心理。
萬一真就有又蠢又聰明的將領,兩岸同時探查呢?
所以在連綿起伏的山丘中,他們找到了一處溝壑,並提前修好了土洞、掩體。
即使鮮卑人探查,一眾人也可以躲起來,或陪著斥候玩捉迷藏。
可惜,和連派來的是四個騎兵,連專業斥候都算不上。
他們隻大概看了一下,發現山丘上什麼都沒有,就興高采烈回去報喜了。
於是公孫瓚一行人安穩趴在山丘上,並悄悄分散至全部山包,將和連一群人徹底包圍。
派兵潛伏在各處山丘上,是袁基必須安排的布置。
但說實話,袁基最開始並沒有真的覺得有人會蠢到渡河。
明知道漢軍早到此處,是先手,河岸兩側必有埋伏,就該老老實實當防守方。
若還是派兵進攻,不是愚蠢是什麼?
但,袁基也沒想到,真就有人這麼蠢。
真就有人一點沒有打仗經驗,也不會打仗,然後還坐上了指揮官的位置。
不可思議。
聽著公孫瓚彙報的“戰果”,袁基都被逗笑了。
但他還是好好誇獎了一番公孫瓚。
“伯圭細致入微,打仗很有天賦,此仗贏得十分漂亮!”
公孫瓚聞言,嘴角立馬高高揚起。
但他還是謙虛地擺手。
“驃騎過獎,此戰不損一兵,大半還是要得益於對手太過蠢笨。”
想到和連的蠢,袁基確實又笑了出來,但他還是提醒了公孫瓚一句:
“和連確實沒什麼領兵經驗,但不是所有鮮卑將領都如此。麵對烏洛蘭時,我等可不能掉以輕心。”
公孫瓚重重點頭。
袁基看著麵前意氣風發的公孫瓚,鄭重拍拍對方肩膀,以示鼓勵。
“伯圭先退下吧。”
公孫瓚抱拳:“末將告退!”
袁基頷首,目送公孫瓚出帳。
雖然此戰果離不開對手的拉胯,但確實也離不開公孫瓚對時機的把控。
他敏銳地抓住了對方的心理,默默等待鮮卑三分之二的兵馬渡河。
若不是烏洛蘭派了三千兵馬接應,今日一役,和連和四千多騎兵,全部都可葬身河道。
袁基在心中估計,經此次消耗,兩方人馬應該差不了多少了。
第二日上午。
袁基派呂布出馬,對鮮卑方做出第一次試探性攻擊。
先在兩側山穀處設好一眾弓弩手。
再派遣敢死隊,去河對麵搭建臨時性堡壘。
用戰車、盾牌,搭建一塊絕對安全的空地,以待隨後而至的軍隊順利上岸。
烏洛蘭帶兵在遠處看著,無法上前。
由於有遮擋物,他們也無法從遠處放箭,隻能眼睜睜看著呂布軍隊上岸。
袁基傳信給對麵,同烏洛蘭約定好:河邊,五千人對五千人。
袁基方有弓弩手威脅鮮卑出戰的五千人,烏洛蘭也可隨時放箭威脅呂布五千人。
而河邊,袁基軍隊修建的橋頭堡、浮橋眾多,呂布一方隨時可撤回。
如此,對雙方都公平極了。
烏洛蘭收到信的一刻,就同漢軍信使說:“我同意了,希望你軍信守承諾。”
信使拱手一禮,回袁基處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