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條路,最開始都要穿過山地。
東路也不例外。
從代郡高柳出征,走太行山餘脈。
在一處背山麵水之地,紮下第一個營地,作為後勤樞紐。
走過山地後,就進入了壩上高原。
壩上是一片區域的統稱,可以將其看做是大型“台階”。
台階上是壩上高原。
台階下是華北平原。
大漢的家在“一樓”華北平原。
高柳則在二樓,是通往壩上的路口。
而壩上高原,是此次東路漢軍與鮮卑騎兵作戰的主陣地。
“荀軍師,此路該怎麼打?”
在紮好的大帳內,眾人開始詢問此路的軍師荀攸。
此次紮營,選在背靠丘陵的一處高地,且靠近水源。
眾人能夠找到這處,也是十分艱難。
不過,由於眾人迫不及待想要同鮮卑打上一場的心思。
剛剛紮好營帳,也不打算休息,幾人就迫不及待拉上荀攸,開起了軍事大會。
荀攸是軍師,是此路軍事總參謀。
但他不領兵作戰,且荀攸為人比較謙虛內斂,他直接對曹操、孫堅、顏良、夏侯淵說:
“臨行前,驃騎將此路行軍、決斷之權,統統交給我們自行決定。”
“驃騎將軍如此信任,攸不敢辜負。一人計短,二人計長。攸需同諸位共同討論出兵策略,如此才能避免疏漏。”
此語一出,使得氣氛瞬間大好。
每個將領都是有思想、有頭腦的人物。
若在袁基麾下,自然是袁基怎麼說,他們怎麼做。
但若換成荀攸——軍師畢竟不是主帥。
有袁基的任命在,眾人都會服從指令,但心裡卻不免多多少少有不服氣之感。
顏良和夏侯淵自然好一些,二人與荀攸也共事過。
曹操加入袁基陣營時,荀攸正好出去建設情報組織,二人沒有相處多久。
但同為袁基屬臣,曹操為兄長計,對荀攸是絕不會產生什麼逆反之心。
主要是孫堅。
孫堅心裡還是憋著些不服之氣的。
畢竟他不知荀攸能力,也沒與荀攸共事過。
不過現在,見荀攸如此和氣,孫堅也不是心胸狹隘之人,他心裡原本的一絲彆扭,也就瞬間不複存在了。
五人很快開始討論起來。
曹操先開口,因為他有個想法:
“諸位,我們這一路的目標是‘快’,但鮮卑人不知。我們可將這一點利用到極致。”
“此路地形,防守合適,但若要偷襲,也合適。”
“因此,我們不妨先示敵以弱,讓他們以為我們此路未出多少兵馬,隻是同他們打防守戰。此,正合鮮卑眼中之‘慢’。”
“與此同時,派兵馬於山林,或偏僻之地隱蔽。屆時,來一個出其不意,多麵夾擊,如何?”
荀攸聽聞此言,麵色不改,也不出言讚同,也不出言反對,隻默默觀察其他三人反應。
顏良最先響應:“我覺得不錯!我可以去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