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烏洛蘭所想的這些,袁基自然也能想到。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袁基知曉鮮卑現在的籌碼,他們若想贏,必然在天氣上做文章。
還有什麼,比大霧更能阻攔漢軍的攻伐呢?
大霧,對漢軍列陣是極大考驗。
甚至遠程武器弓弩更是直接宣布作廢,如若他是鮮卑將領,此刻必然在等待時機。
而袁基,不是坐以待斃之人。
很快,一場雙方都在等待的大霧,再次降臨。
烏洛蘭沒有選在夜晚的任何一個時段出兵,他選擇了黎明前夕。
此時,光線最昏暗。
而鮮卑人由於長期吃動物肝臟,吃奶製品等原因,夜盲症的概率極低。
相反,漢軍絕大多數人都有夜盲症。
即使袁基很注重自己私兵的飲食搭配,頂多也就袁基的五千兵視力還算好,其餘的士兵,夜晚基本無法作戰。
再疊加上大霧,此刻,簡直是漢軍噩夢般的戰場環境。
一米之內,朦朦朧朧。
兩米之外,人畜不顯。
伸出手,士兵能碰到的同袍,還算能見到輪廓。
更遠處,天地皆是霧茫茫一片。
此方世界,好似隻存在自己,以及周身的一方天地,遠處的世界,皆是黑暗未知。
這種環境下作戰,不僅考驗一個軍隊的紀律,也考驗一個軍隊的信念。
霧,克製漢軍,也同樣克製鮮卑。
一旦雙方開始戰鬥,想保持軍心不散,是一個絕頂難題。
天時地利人和從來不是孤立的。袁基相信,在此霧之下,若要從心態上瓦解一個軍隊,那先崩潰的一定不是他袁基的軍隊。
“咚咚!咚咚!”
所有人的心臟,在這種場景下,無法控製地狂跳。
烏洛蘭,和連,還有另一名邑落大人,各領一路兵馬。
大霧渡河,本是大忌。
但此時,亦是鮮卑一方能抓住的唯一有利之處。
很快,鮮卑兵馬兵分九路,開始渡河、翻山。
然而沒走幾步。
“哢嚓,哢嚓。”
“叮鈴鈴!鈴鈴鈴鈴!”
“什麼聲音?!!”
是枯枝樹葉和鈴鐺絆索的聲音。
用來辨彆方位。
漢人視線受阻,但誰說射擊,隻能靠視覺的?
按照事先確定好的射程、方位,山上的漢軍,齊齊放箭!
“嗖!嗖!”
“咻——”
箭矢沒入黑夜,穿透一片霧氣,刺中血肉。
“啊!!”
此起彼伏的慘叫聲響徹河岸。
烏洛蘭之前與漢軍對陣,都是直接對打,將漢軍打得哭爹喊娘。
此刻同袁基對戰一月左右,卻覺得頭痛萬分。
這些招數,都怎麼想出來的?!
還是那句話,知己知彼,烏洛蘭知道的太少了,他根本不知道袁基都設置了什麼陷阱,能設置什麼陷阱。
於是一無所知,落了下乘。
這也是文化的底蘊造就的差異,鮮卑無甚兵法,無甚書籍,將領除了長者口口相傳的經驗,根本無從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