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基不殺檀石槐,自然不是因為什麼英雄惜英雄這等理由,畢竟檀石槐這個鮮卑首領在袁基眼中,算不得英雄。
他隻是想讓檀石槐和所有鮮卑人清晰明了地知曉,他們鮮卑麵對大漢,該跪著說話了!
袁基在北征鮮卑之前就曾發誓,他要讓心懷輕慢的檀石槐和鮮卑眾人,見到漢人,皆從骨子裡臣服。
若不臣服,就打到他們臣服!
當然,此刻不殺了檀石槐,自然不是出於他想聽鮮卑口稱臣服這等幼稚理由。
袁基是很實際之人。
他將弓重新背於身後,策馬上前,抽出腰側的劍。
另一手,薅住檀石槐後頸,將形若刺蝟的檀石槐帶離鮮卑軍陣前。
而漢軍陣前的所有武將,皆虎視眈眈注視著鮮卑士兵。
見此一幕,所有鮮卑士兵皆發自內心地膽顫。
除了少數檀石槐親衛和追隨者有反應,其餘人皆未動分毫,甚至還後撤幾步。
但凡有絲毫異動的檀石槐的親衛和追隨者,均被典韋、呂布等人一一斬殺。
袁基一直將檀石槐薅至漢軍軍陣後方臨時的帥帳處。
將檀石槐隨手安放於地麵,袁基笑著開口:
“檀石槐首領,我們好好談談吧。”
陳述的口吻。
袁基並不是在問詢檀石槐,而是在下通知,檀石槐此刻沒有選擇,必須同他好好談談。
對麵,見到麵前的漢軍主帥此刻依舊挺拔,氣度非凡的身姿,檀石槐忍不住閉上眼睛,不想看到自己一身狼狽的樣子。
對比,有時就是如此錐人心肺。
風光一世,終究在生命最後時刻,跌落下鮮卑眾人心中的神壇。
他自嘲一笑,詢問:“談什麼?”
無視他那極其豐富的表情,袁基先讓漢軍的軍醫幫檀石槐處理滿身的箭矢。
“交出你鮮卑東、西、中三部中客居的大漢百姓。我可放你等兵馬,返回中部。也可以立刻叫回我手下人馬,讓他們不再追擊你子和連和你的族人們。”
這就是袁基此戰的最終目的。
削弱鮮卑兵馬自然是一個目的,但這個目的沒有要回漢民這個目的重要。
袁基和賈詡、荀攸等人早可預見,檀石槐必定拿漢人做文章。
他們三人也早利用情報組織探得,檀石槐死死攥住那三部中的漢人不放,派了心腹親衛領兵馬前去控製漢民。
確實不出他們所料,檀石槐早早便想利用這些漢民做文章。
比如鮮卑王庭裡的漢民,檀石槐就曾想過利用他們,逼袁基退兵。可惜因為檀石槐自己內心的驕傲,不屑用此勝之不武之法,更堅信自己可堂堂正正打退漢軍,所以此法並未來得及使用。
可如今,一旦他有機會帶領族人回到中部,就會立刻將中部內的漢人奴隸,帶至袁基麵前。
即使他回不去,他的親衛也會幫他完成此計。
他會交給袁基一個選擇權。
——放漢民回家,同時漢軍退兵;還是鮮卑當著漢軍的麵殺了漢民,仗繼續打?
退兵是不可能退的,打到此地步,如何可半途而廢?
屆時,袁基當然可以選擇讓鮮卑放回漢民,並毀諾繼續攻打鮮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