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江南一個名叫青柳村的小村莊裡,住著一戶姓張的人家。張家當家的早逝,留下妻子王氏和五個兒子,最大的十二歲,最小的才三歲。為了養活這一大家子,王氏還收養了一個十歲的童養媳小翠,幫著照看孩子。
娘,我餓。老五扯著王氏的補丁摞補丁的衣角,眼巴巴地望著灶台。灶上煮著一鍋稀得能照見人影的野菜粥,那是全家七口人一天的飯食。
王氏摸了摸老五的頭,把鍋裡最稠的一勺舀進他碗裡。吃吧,吃完跟哥哥們去地裡撿麥穗。
張家是村裡最窮的人家,五兄弟常年赤腳,冬天也隻能穿單衣。但王氏硬是靠著一雙手,起早貪黑地勞作,把六個孩子拉扯大。她常對孩子們說:人窮誌不短,隻要兄弟齊心,黃土也能變成金。
七十年代初,王氏終於走完了她艱辛的一生。臨終前,她把五兄弟叫到床前,氣若遊絲卻字字清晰:我死後,要和你們父親葬在一起。那地方風水好,能保佑你們子孫興旺。記住,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動我們的墳。
五兄弟含淚應下。王氏與丈夫合葬在村後山坡上,那裡背靠青山,麵朝溪流,是村裡公認的風水寶地。
說來也怪,自王氏下葬後,張家果然開始轉運。老大在鎮上開了間雜貨鋪,老二學了木匠手藝遠近聞名,老三參軍轉業後當了公社乾部,老四頭腦靈活做起了小買賣,老五則考上了縣裡的師範學校。
到了九十年代,張家的第三代更是人才輩出,有當醫生的、做教師的、開工廠的,遍布各行各業。每逢春節,五兄弟帶著子孫回村祭祖,浩浩蕩蕩幾十口人,讓村裡人羨慕不已。
張家祖墳冒青煙了!村中老人常這樣感歎。
時間來到2010年,張家的第四代大多已在城市安家立業。清明前夕,家族微信群裡熱鬨非凡。
今年清明誰回村掃墓?老大的孫子張明在群裡問。
我公司項目緊,可能回不去了。老三的外孫女李婷回複。
祖墳那地方太偏了,上次去差點摔下山。老四的兒媳抱怨道,雜草長得比人高,路都看不清。
群裡七嘴八舌,最終達成共識:把祖墳遷到縣裡的公墓去,方便後代祭掃。
這個決定在村裡引起了軒然大波。村中八十多歲的趙大爺拄著拐杖找到老五:動祖墳是大忌啊!你們家能有今天,全靠那風水寶地保佑!
老五笑著搖頭:趙叔,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信這些?公墓環境好,又有專人管理,多方便。
趙大爺急得直跺腳:你娘臨終前沒囑咐過你們嗎?那墳動不得!
老五不以為然,和其他兄弟一商量,還是決定遷墳。他們特意請了縣裡有名的風水先生,選了個黃道吉日。
遷墳那天,陽光出奇地好。張家子孫二十多人,加上幫忙的村民和風水先生,浩浩蕩蕩上了山。老五拿著鐵鍬,率先挖開了墳頭土。
奇怪,挖到一半,老五停下動作,怎麼這麼涼?
確實,越往下挖,越能感覺到一股陰冷的氣息從墳中滲出,與春日的暖陽形成鮮明對比。幫忙的村民都不由自主地後退了幾步。
當棺材完全暴露在陽光下時,眾人驚訝地發現:父親的棺材已經腐朽不堪,而母親的棺材卻像新的一樣,漆麵光亮如初。
這...這不科學啊!老三的孫子推了推眼鏡,都埋了四十多年了...
風水先生臉色突變,剛想說什麼,突然一陣窸窣聲從墓穴中傳來。兩條碗口粗的大蛇從兩棺之間竄出,一條青黑,一條黃白,在陽光下鱗片閃閃發光。
家蛇!是守墓的家蛇!趙大爺驚呼。
兩條蛇似乎被陽光驚擾,迅速遊出墓穴,消失在旁邊的灌木叢中。圍觀的人群一片嘩然。
完了完了,風水破了!趙大爺捶胸頓足,張家要遭殃了!
風水先生也麵色凝重:蛇走氣散,大凶之兆啊。
張家子孫卻不以為然,老五還笑著安慰大家:巧合而已,蛇本來就喜歡陰涼地方,被我們驚動了自然要跑。
拾骨儀式繼續進行。當夜,幫忙遷墳的幾個村民都做了怪夢,夢見王氏披頭散發站在墳頭哭泣。
遷墳後的頭一年,老大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八十二歲。家人覺得是壽終正寢,沒多想。
第二年,老二突發腦溢血去世;老三查出肺癌晚期,三個月就走了;老四在趕集時被摩托車撞倒,沒救過來。
短短三年,五兄弟去了四個。村裡流言四起,都說張家遭了報應。
第四年,剩下的幾個妯娌也相繼離世。最離奇的是老大的兒媳,身體一向硬朗,卻在洗澡時滑倒,當場身亡。
到第五年,曾經人丁興旺的張家,就隻剩下老五和妻子兩人。而老五也突然中風,半身不遂,隻能靠輪椅行動。
一個陰雨綿綿的下午,老五坐在輪椅上,望著公墓裡嶄新的墓碑發呆。墓碑很氣派,卻冷冷清清,連個上香的人都沒有。他的妻子在一旁默默燒紙,火光映照著她憔悴的麵容。
老婆子,老五突然開口,聲音沙啞,你還記得遷墳那天看見的蛇嗎?
妻子手一抖,紙錢撒了一地。怎麼突然問這個...
我昨晚夢見娘了,老五的眼中泛起淚光,她就站在老墳那裡,身邊盤著兩條大蛇。她對我說,兒啊,為什麼不聽娘的話?
妻子再也忍不住,低聲啜泣起來:要是當初聽趙叔的...
雨越下越大,澆滅了紙錢的火光。老五仰頭望天,任由雨水和淚水混在一起流下麵頰。
遠處,幾個村裡的孩子唱著不知從哪學來的童謠:墓中蛇,守家運,蛇走人亡風水儘...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