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結束後的第三天,小芳才開始整理父親的遺物。老李的木工工具整齊地排列在工作室的架子上,每一件都磨得發亮,仿佛在等待主人再次使用。小芳輕輕撫過那些鑿子、刨刀,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卻再也感受不到父親手掌的餘溫。
她拉開父親床頭櫃的抽屜,裡麵整齊地放著幾本泛黃的木工圖譜,一盒薄荷糖,還有——一張折疊的紙條。小芳展開紙條,上麵的字跡比父親臨終前留下的更加工整有力,顯然是早些時候寫的:
小芳,七月十五,梨樹下等。爸爸媽媽留。
小芳的手指微微顫抖。七月十五是中元節,民間俗稱,據說是陰陽兩界通道打開的日子。父親為何要她在這一天去梨樹下等待?難道...
她想起父親臨終前那些自言自語的日子,想起他說能看見已故親人的情景。當時她半信半疑,可現在這張字條,似乎印證了那些不可思議的事情可能真的存在。
傍晚時分,小芳再次來到王奶奶家。老人正在院子裡曬草藥,見小芳來了,笑眯眯地招手讓她坐下。
王奶奶,我找到了這個。小芳拿出那張字條,爸爸讓我中元節去梨樹下等。
王奶奶接過字條,渾濁的眼睛裡閃過一絲了然:老李這是給你指路呢。
指路?
中元節那天,陰間的門會打開,逝去的親人可以回來看看。王奶奶的聲音低沉而神秘,你爹這是告訴你,那天晚上他們會回來看你。
小芳的心跳加速了:真的能見到他們嗎?
王奶奶神秘地笑了笑:見不見得到,得看緣分。不過...她湊近小芳,壓低聲音,我可以教你幾個老法子,幫你引路。
接下來的幾天,小芳按照王奶奶的指導準備起來。她買了上好的黃紙,學著剪成衣服的樣子;買了父親愛喝的高粱酒和母親喜歡的桂花糕;還特地去鎮上買了嶄新的紅繩和銅錢。
這些東西都要在中元節前一天準備好,王奶奶叮囑道,衣服是給你父母在那邊穿的,酒食是他們愛吃的,紅繩和銅錢是用來引路的。
中元節那天,天氣出奇地好。傍晚時分,小芳在院子裡的梨樹下擺了一張小桌,上麵放著準備好的祭品:兩套紙衣、酒食、三炷香,還有一對小小的紅燈籠。按照王奶奶的說法,燈籠是為父母引路用的。
天色漸暗,村裡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小芳點燃香燭,對著梨樹輕聲說:爸,媽,我在這兒等你們。
香煙嫋嫋上升,在暮色中畫出神秘的軌跡。小芳坐在梨樹下的藤椅上,眼皮漸漸變得沉重。王奶奶說過,如果緣分到了,她可能會在夢中見到父母。
朦朧中,小芳感覺有人輕輕拍她的肩膀。她睜開眼,驚訝地發現自己站在一條霧氣彌漫的小路上,兩旁是開滿野花的田野,遠處有柔和的光亮。
小芳。熟悉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小芳猛地轉身,看見父親和母親並肩站在那裡。父親穿著她燒去的那件紙衣,精神矍鑠,腰板挺直,完全不像生病時的樣子;母親則穿著她記憶中的那件淡藍色旗袍,頭發挽成簡單的發髻,笑容溫柔如初。
媽!爸!小芳衝過去,想要抱住他們,卻發現自己的手穿過了他們的身體。
傻孩子,母親的聲音像從很遠的地方傳來,我們現在是你碰不到的。
但是能看到,能說話,這就夠了。父親補充道,眼裡滿是慈愛。
小芳的眼淚奪眶而出:我好想你們...
我們知道,母親輕聲說,所以我才讓你爸給你留了字條。中元節是唯一能這樣相見的時候。
父親指了指前方霧氣中若隱若現的一座小橋:我們的時間不多,過了子時就得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