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環繞的小村莊裡,住著一位名叫李時安的老郎中。他年近六旬,頭發花白,臉上總是掛著和善的笑容。李郎中的醫術在方圓百裡都是有名的,更難得的是他心地善良,窮人來看病,他常常隻收個藥錢,有時甚至分文不取。
這天清晨,李郎中正在院子裡翻曬藥材,忽然聽見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李大夫!李大夫救命啊!一個中年男子慌慌張張地闖了進來,正是村裡的張員外。他身後跟著兩個家丁,抬著一頂簡易的竹轎,轎上躺著個約莫七八歲的男孩,麵色潮紅,呼吸急促。
李郎中連忙放下手中的活計:快把孩子抬進來!
屋內,李郎中仔細為男孩診脈。孩子的額頭燙得嚇人,脈搏快而弱,嘴唇乾裂,時不時發出痛苦的呻吟。
熱症已有三日了吧?李郎中問道。
張員外連連點頭:正是正是!前日隻是有些發熱,請了鄰村的王大夫看,吃了兩副藥不見好,昨夜突然加重,今早竟說起胡話來!李大夫,我就這麼一個兒子,您一定要救救他啊!
李郎中安撫道:莫急,令郎這是外感風寒,內有積熱。我開個方子,按時服用,當無大礙。
他走到藥櫃前,熟練地抓取藥材: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麻黃、杏仁宣肺平喘,又加了甘草調和諸藥。一邊配藥,李郎中一邊叮囑:這藥三碗水煎成一碗,早晚各服一次。另外...他略作停頓,藥渣不要隨意丟棄,倒在村口的十字路中央為好。
張員外麵露疑惑:這是為何?
李郎中捋了捋胡須:老輩人傳下來的說法,藥渣倒在路上讓人踩踏,病氣就會被帶走。雖無醫書為證,但寧可信其有吧。
張員外連連稱是,付了診金,千恩萬謝地帶著藥和兒子回家了。
卻說張員外回家後,立刻命人煎藥。孩子服下藥後,熱度稍退,安靜地睡下了。到了傍晚,丫鬟按照吩咐,將藥渣倒在村口的十字路上。恰在此時,張員外家的馬車從鎮上回來,車輪不偏不倚,正好從藥渣上碾了過去。
趕車的家丁見狀,連忙下車查看,隻見藥渣被碾得粉碎,與泥土混為一體。他想起李郎中的囑咐,心中惴惴,趕緊回家稟報。
張員外起初有些惱怒,但轉念一想,既然李大夫說讓人踩踏能帶走病氣,車輪碾過豈不更好?便沒再追究。
誰知第二天一早,奇跡發生了。昏睡多日的孩子竟然自己坐起身來,喊著要喝水吃飯。張員外驚喜交加,連忙又請來李郎中複診。
李郎中把過脈後,也露出驚訝之色:怪哉,令郎的脈象平穩了許多,熱毒已去大半,比我預想的恢複要快得多。
張員外激動地說:定是那藥渣被車輪碾過的緣故!李大夫,您說的法子真靈驗啊!
消息很快在村裡傳開。人們都說張員外家的馬車碾過藥渣,把孩子的病氣全帶走了。從此以後,村裡人煎藥後都特意將藥渣倒在路中央,尤其是十字路口,盼望著過往的車馬能夠碾過,帶走家人的病痛。
李郎中雖然明白這更多是心理作用,但見村民們如此虔誠,也不便說破。他隻是私下裡對徒弟說:醫者,意也。藥石之功固然重要,但人心所向,亦有不可思議之力。
久而久之,車碾藥渣成了當地特有的風俗。每逢有人生病,家人除了細心照料外,總會將藥渣倒在繁忙的路口,期待車輪碾過的那一刻,病痛也隨之遠去。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