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南山腳下有個叫楊家村的地方,村裡住著個叫楊老四的農夫。楊老四為人老實本分,就是有個毛病——吃飯時總愛把筷子直直地插在飯碗中央,任憑妻子多少次提醒“這樣不吉利”,他總擺擺手說:“哪有那麼多講究!”
這年春天,楊老四和幾個村民結伴進山采藥。天色將晚時,忽然下起了瓢潑大雨,一行人慌忙尋找避雨之處。朦朧雨幕中,楊老四瞧見半山腰有間小木屋,便招呼大家前去。
敲了半天門,一位白發老嫗才緩緩打開門。得知眾人來意後,她猶豫片刻,還是側身讓了進去。
屋內陳設簡陋,唯獨堂屋正中的八仙桌擦得鋥亮。老嫗生火熬了一鍋野菜粥,招呼眾人:“山野人家沒什麼好招待的,各位將就著填填肚子吧。”
趕了一天路的楊老四早已饑腸轆轆,粥剛盛好,他習慣性地把筷子往碗裡一插,就要開吃。
“使不得!”老嫗突然臉色大變,聲音顫抖。
可為時已晚。就在筷子插入碗中的刹那,油燈突然熄滅,陰風四起,門窗砰砰作響。在眾人驚恐的注視下,老嫗的麵容開始變化——皺紋更深,眼睛泛著幽幽綠光。
“三十年了...”老嫗的聲音變得空洞詭異,“整整三十年沒有人在我麵前插筷招魂了...”
村民們嚇得魂飛魄散,紛紛奪門而逃。楊老四腿軟跑不動,眼睜睜看著老嫗飄到他麵前。
“後生,你可知插筷招魂乃祭奠死人之法?”老嫗陰森森地問,“活人碗中插筷,便是邀鬼共食。你既誠心相邀,老身便不客氣了...”
原來這老嫗本是三十年前枉死在山中的冤魂,因無人祭奠,始終無法超生。楊老四無意中的插筷舉動,正好成了招魂的儀式。
從此以後,楊老四就像變了個人似的,整日精神恍惚,地裡莊稼也不管了,嘴裡總是喃喃自語。妻子請了郎中也不見好,村裡老人說這是“丟魂了”。
後來,一位遊方道士路過楊家村,聽聞此事後告訴楊老四的妻子:“解鈴還須係鈴人。那鬼魂並非惡意,隻是心有執念未了。”
按照道士指點,楊老四的妻子在雨夜再次來到那間木屋。她擺上飯菜,將筷子平放在碗邊,輕聲禱告:“老人家,我代夫君向您賠罪。望您放下執念,早日超生。”
說完這些,她將飯菜倒入火中祭奠。忽然一陣暖風吹過,仿佛聽見一聲輕輕的歎息,隨後周遭的氣氛不再陰森。
第二天,楊老四的病就好了大半。他親自到那老嫗生前居住的廢墟處祭拜,為她立了個衣冠塚。
自此,楊老四徹底改掉了亂放筷子的習慣。每逢吃飯,他總是小心翼翼地將筷子整齊地放在碗邊。他還把這個經曆講給子孫聽,一傳十十傳百,“吃飯時筷子不能插碗裡”的規矩就在這一帶流傳開了。
老人們常說:筷子雖小,規矩事大。一雙筷子怎麼放,關乎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對逝者的尊重。這些老傳統啊,自然有它的道理在裡頭。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