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村坐落在山坳裡,三麵環山,隻有一條蜿蜒的土路通向山外。村裡老人都說,我們這的山有靈性,也有邪性。尤其是北麵那座被稱作“鬼嶺”的山,常年雲霧繚繞,村裡人從不輕易上去。
“鬼嶺那地方,邪門得很。”村東頭的李老伯總愛坐在大槐樹下念叨,“我爺爺那輩就傳下話來,那山上有‘鬼打牆’,上去的人容易迷路,一不小心就回不來了。”
村裡的年輕人大多不信這個邪,王強就是其中之一。他二十五六歲,濃眉大眼,性子倔得像頭牛。常掛在嘴邊的話是:“都什麼年代了,還信這些個迷信!”
去年秋天,王強認識了鄰村的姑娘小娟。兩人情投意合,轉眼就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這不,小娟娘捎來口信,讓王強周末去家裡吃頓飯,好好聊聊婚事。
王強高興得一宿沒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收拾得利利索索,提上禮物出了門。臨走時還跟鄰居張嬸打了聲招呼:“張嬸,我去小娟家啦,晚上可能不回來。”
誰也沒想到,就是這麼一句平常的話,竟引出了一段讓人後怕的經曆。
第二天晌午,村裡人正各自忙著農活,卻見小娟急匆匆地來到王強家,敲了半天門沒人應。她轉頭看見張嬸,便問:“張嬸,王強昨天說來找我,可我等了一晚上也沒見著人,他是不是回來睡了?”
張嬸一愣:“不對呀,他昨天一大早就出門說去你家了,還說要住一晚上呢。”
兩人的對話引來了其他村民,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有人說是不是王強臨時有事去了彆處,有人開玩笑說他是不是怕見未來丈母娘躲起來了。
但小娟臉色越來越白:“他根本沒去我家。我娘準備了一桌子菜,等了他一晚上。”
這話一出,所有人都感覺不對勁了。王強不是那種不負責任的人,更不可能開這種過火的玩笑。
村長王大山聞訊趕來,聽罷情況,眉頭緊鎖:“壞了,彆是出什麼事了。大家分頭找找,問問有沒有人昨天見過王強。”
村民們立刻行動起來。有人去村口小賣部打聽,有人沿著通往鄰村的路尋找線索。不久,村西頭的趙叔提供了一條重要信息:“我昨天下午看見王強往北山那邊走了,還納悶呢,他不是該往南去鄰村嗎?”
“北山?”村長心裡一沉,“那不是鬼嶺的方向嗎?”
“鬼嶺?”小娟一聽,眼淚都快掉下來了,“他去那兒乾什麼?”
村裡老一輩人麵麵相覷,臉上都浮現出擔憂的神色。李老伯拄著拐杖走過來:“那地方邪性,我年輕時上去過一次,差點沒回來。山上霧氣重,走著走著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了。”
村長當機立斷:“管不了那麼多了,趕緊組織人上山找!多叫些人,帶上家夥什,繩子、棍子、手電筒都帶上!”
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全村能走動的男人都聚集在了村頭。三十多號人,分成四組,由熟悉山路的老人帶隊,從不同路線上山。
小娟堅持要跟著去,村長拗不過,隻好讓她跟著自己這一組。
鬼嶺果然名不虛傳。一進山,氣溫驟然降了好幾度,參天大樹遮天蔽日,腳下是厚厚的落葉,踩上去軟綿綿的。越往深處走,霧氣越濃,三五步外就看不清楚人影。
“大家跟緊了,彆走散!”村長不時回頭提醒。
四組人馬一邊呼喊王強的名字,一邊在密林中艱難前行。可是從晌午找到日頭偏西,連個人影都沒見著。
“這樣找不是辦法。”李老伯喘著氣說,“天快黑了,要不先回去,明天多叫幾個村的人一起來找?”
小娟一聽就急了:“不行!王強一個人在山上多待一晚就多一分危險!”
正當大家猶豫不決時,忽然有人喊道:“快看!這裡有隻鞋!”
眾人圍過去,果然在一叢灌木旁發現了一隻男式皮鞋。小娟一眼認出:“這是王強的鞋!他出門時穿的正是這雙!”
有了線索,大家精神一振,以鞋子為中心向四周擴散搜索。
“王強!王強!”呼喊聲在山穀間回蕩。
突然,走在最前麵的李老伯停下腳步,示意大家安靜:“你們聽,是不是有聲音?”
眾人屏息凝神,隱約聽到微弱的呻吟聲從東南方向傳來。
“在那邊!”小娟第一個衝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