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去世的那天晚上,我正在三百公裡外的縣城高中宿舍裡,夢見了他。
夢裡,爺爺就站在村口那座老石橋上,穿著一如既往的深藍色中山裝,洗得發白,但整齊得沒有一絲褶皺。橋下的河水靜靜流淌,月光灑在爺爺花白的頭發上,泛著柔和的光。
“小遠,我走啦。”爺爺微笑著說,聲音清晰而平靜,“你好好讀書,彆擔心家裡。”
我正要問他要去哪兒,夢就斷了。淩晨四點的宿舍一片漆黑,隻有室友們均勻的呼吸聲。我躺在床上,心跳如鼓,再也無法入睡。
第二天清晨,媽媽的電話就來了。她聲音嘶啞,隻說了一句“爺爺沒了”,便泣不成聲。後來我才知道,爺爺是淩晨三點多突發心肌梗塞,走得很急,從發病到離世,不到半小時。前一天晚上,他還在村口和老夥計下象棋,贏了兩局,高興得像個孩子。
我請假回家奔喪。爸爸紅著眼眶告訴我,爺爺臨終前最後一句話是:“彆告訴小遠,影響孩子學習。”那時我正在高三,距離高考隻剩三個月。
爺爺的葬禮上,我望著他那安詳的遺容,總覺得他下一秒就會睜開眼睛,笑眯眯地叫我一聲“小遠”。他身子一向硬朗,村裡人都說他是“八十歲的人,六十歲的心臟”。誰能想到呢?
爸爸說,爺爺最放不下的就是我考上大學的事。“你爺爺小時候家裡窮,隻念到小學四年級就輟學了,可他聰明,自學認了好多字,能讀報紙、看小說。他一直說,咱們家一定要出個大學生。”
回校後,我拚命學習,但三次模擬考試成績都不理想,隻有四百多分,距離二本線還差一大截。每當夜深人靜,我總會想起爺爺,想起他在夢裡說的話,內心充滿了愧疚。
高考前一夜,我又夢見了爺爺。還是在村口那座石橋上,他拄著拐杖,笑嗬嗬地說:“小遠,彆緊張,你一定能考上大學。”
醒來後,我心裡有種奇異的平靜。
高考成績公布那天,我顫抖著手輸入準考證號——526分,不多不少,剛好是當年的二本線。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之前的模擬考,我最高也才467分啊。媽媽喜極而泣,連聲說:“是爺爺在保佑你,一定是爺爺在保佑你。”
然而,喜悅很快被現實的殘酷衝淡。我的分數雖然達線,但排名靠後,填報誌願時一路滑檔,最終被一所民辦二本學院錄取,學費每年三萬二。
對我們家來說,這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要不,我就不讀了吧。”晚飯時,我低聲說,“我去打工,或者學門手藝。”
爸爸悶頭抽煙,一言不發。媽媽紅著眼眶,默默收拾碗筷。我們家一個月收入就四千出頭,媽媽沒有固定工作,隻在農忙時幫人采摘茶葉賺點零錢;爸爸在村裡給人家建房子,活兒時有時無。這三萬二的學費,加上住宿費、生活費,根本負擔不起。
那晚,我夢見自己站在湍急的河流邊,對岸是爺爺,他朝我招手,可我找不到過河的橋。正焦急時,爺爺指了指水下,我定睛一看,河底竟有一條石子鋪成的小路。
“一定有書讀。”爺爺的聲音穿過水波,清晰入耳。
醒來後,我心中有種莫名的篤定。
奇跡在兩天後發生了。一個多年不聯係的遠房親戚突然來訪,說外地新開的一家工廠正在招工,待遇優厚,包吃包住,夫妻倆一起去的話,一個月能掙兩萬多。
“就是辛苦,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一個月隻休兩天。”親戚說。
爸媽幾乎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八月初,他們收拾行裝,去了那個我從未聽說的沿海城市。
送我上大學那天,爸爸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好讀,彆辜負了你爺爺的心意。”
我點點頭,喉嚨哽咽。
大學生活並不如想象中美好。那所民辦學院地處偏僻,師資力量薄弱,同學們大多來自富裕家庭,談論的是最新款的手機和名牌衣服。我像個異類,沉默而拮據。
大一下學期,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所學專業並非我所愛,就業前景黯淡,而父母在工廠日夜操勞,僅僅半年就蒼老了許多。我懷疑自己的選擇,甚至開始後悔上大學。
清明節,我因路途遙遠沒能回家。室友們都外出遊玩,空蕩蕩的宿舍裡,我獨自對著窗外的雨幕發呆。
夜深時,我又夢見了爺爺。
他站在老家村口的石橋上,橋下的河水幾近乾涸,露出河床上大大小小的石頭。爺爺拄著拐杖,指著那些石頭說:
“小遠,你看這些石頭,高低不平,大小不一,可它們能鋪成一條路。人生也是這樣,高高低低,才能走到對岸。”
我醒來後,窗外已放晴,一縷晨光透過玻璃照在臉上,暖洋洋的。我忽然想起爺爺和那座橋的故事——那是爸爸在我小時候斷斷續續講給我聽的。
爺爺十歲那年,村裡發大水,唯一通往外界的老木橋被衝垮了。村民們被困在村裡,無法趕集,無法賣糧,生活陷入困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太爺爺是村裡的木匠,帶著幾個年輕人上山伐木,想重建一座橋。不料一棵樹倒下時砸中了太爺爺,他當場身亡。
作為長子的爺爺不得不輟學,接過父親養家的擔子。但他心裡一直記著建橋的事。二十歲那年,他說服村裡人,一起開山取石,建造一座堅固的石橋。
“那時候多難啊,”爸爸曾感慨地說,“沒機械,全靠人力。你爺爺帶著大家,一錘一錘地鑿石頭,一擔一擔地挑砂土,整整乾了三年,才把橋建起來。”
“為什麼非要建橋呢?”年幼的我問。
“你爺爺說,有了橋,就有了路;有了路,就有了希望。”爸爸摸摸我的頭,“他說,再難的坎,隻要不放棄,總能跨過去。”
這段幾乎被遺忘的記憶,在那一刻變得無比清晰。我終於明白,爺爺的一生,就是一座橋——連接著困頓與希望,承受著重量,卻始終堅挺。
從那天起,我不再怨天尤人。我申請了助學貸款,找了兩份兼職,學習上也更加努力。大二時,我因成績優異獲得獎學金,加上兼職收入,基本能負擔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
暑假回家,我去看望爺爺的墳。墓碑上,爺爺的照片依然慈祥地微笑著。我告訴他,我已經理解了橋的意義。
下山時,我特意繞到村口的老石橋。曆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橋身已爬滿青苔,但依然堅固如初。我撫摸著粗糙的橋欄,仿佛能感受到爺爺當年一錘一鑿的溫度。
站在橋上,我望向遠方。橋下的河水潺潺流淌,陽光下泛著粼粼波光。對岸,一條新修的公路蜿蜒向前,消失在青山綠水間。
我知道,我也將是一座橋——連接著爺爺的期望與我的未來,承載著家族的過去與明天的可能。而所有的橋,不論高低平陡,都是為了讓人繼續前行。
那天傍晚,我背著行囊踏上返校的路。走過石橋時,一陣清風吹過,橋頭的老槐樹沙沙作響,幾片葉子悠悠落下,在河麵上激起圈圈漣漪。
恍惚間,我仿佛又看見了爺爺,他站在橋的那頭,朝我揮揮手,然後轉身,慢慢走遠。這一次,我沒有呼喚,隻是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夕陽的餘暉裡。
因為我知道,橋已在我心中。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