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林曉宇低下了頭。
“我不是在指責你,”觀音菩薩的聲音依然慈悲,“而是想讓你明白,一切果必有因。重要的是從經曆中學習,而不是沉溺於痛苦。”
菩薩又揮楊柳枝,鏡中的畫麵變了。林曉宇看到自己在一家普通的公司勤懇工作,幫助了許多同事;看到自己細心照顧母親,陪她走完最後的時光;看到自己在未來某天,遇到一個真正懂他的人,組建了一個溫馨的家庭…
“生命的河流不會因為一段湍急就停止流動,”菩薩說,“你看那大海,容納百川,不拒汙流,故能成其大。你的心量越大,能承載的就越多,痛苦相對就越小。”
善財童子上前補充道:“佛經有雲:‘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你的心念,正在創造你的世界啊。”
龍女也微笑道:“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盤。迷時是苦,悟時便是修行的資糧。”
三位聖者的言語如同晨鐘暮鼓,敲醒了林曉宇沉睡的心靈。他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新的光芒:“我明白了,菩薩。我不應該執著於過去的失去,而應該珍惜當下,創造未來。”
觀音菩薩欣慰地點頭:“正是如此。記住,我永遠在你心間,任何時候,隻要你提起正念,我就在你身邊。”
夢境開始漸漸淡去,蓮海、雲霞、三位聖者的身影都慢慢模糊,但那種慈悲、智慧的力量卻深深烙印在林曉宇的心中。
“謝謝菩薩開示…”林曉宇在夢中喃喃道。
當他醒來時,天已大亮,陽光透過窗簾灑進房間。與往常不同,他感到一種久違的輕鬆與平靜,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擔。那個夢如此清晰、真實,與平常的夢完全不同,他確信,那就是觀音菩薩特意來點化他。
起床後,他先去看望母親。令他驚訝的是,多日來因疼痛而難以安眠的母親,這一晚卻睡得格外香甜,醒來後精神也好了許多。
“曉宇,我昨晚做了一個夢,”母親微笑著說,“夢見觀音菩薩來看我,說我的兒子已經開悟了,她讓我不要擔心。”
林曉宇愣住了,隨即熱淚盈眶。他緊緊握住母親的手:“媽,菩薩說得對,您不用擔心了,我已經想通了。”
從那天起,林曉宇像是換了一個人。他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而是坦然接受一切。他勤懇工作,用心照顧母親,甚至在空閒時間開始做義工,幫助那些比他更需要幫助的人。
朋友們都驚訝於他的變化:“曉宇,你像是脫胎換骨了。”
他微笑著回答:“我隻是學會了放下,學會了轉念。”
一個月後,林曉宇去了一趟佛教藝術品博物館,他想請一尊觀音菩薩聖像回家供養。在眾多的菩薩聖像中,他一眼就認出了那尊——白衣觀音,手持淨瓶楊柳,眉目慈悲,與夢中一模一樣。
請回菩薩聖像的那天,林曉宇虔誠地將其安置在家中清淨處。每天早晚,他都會在菩薩麵前靜坐片刻,不是祈求什麼,隻是提醒自己保持那顆覺悟的心。
奇妙的是,自從菩薩入夢並請回聖像後,林曉宇的生活確實發生了改變。不是突然的奇跡,而是漸進的轉變。他的心態平和了,處事更加圓融,工作也越發順利,半年後竟然得到了晉升。母親的病情雖然依舊嚴重,但在精心的照料下,痛苦減輕了許多,精神狀態一直很好。
最讓他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一天他在醫院照顧母親時,遇見了一位中學時代的女同學李悅,她的父親也住院治療。相似的境遇讓兩人有了更多共同語言,漸漸地,一種微妙的情感在兩人之間滋生。
李悅後來告訴他:“那天我看見你細心照顧伯母的樣子,就被打動了。一個對父母如此孝順的人,心地一定不會差。”
一年後的清明節,林曉宇再次來到普陀山。這一次,他不是來訴苦的,而是來感恩的。
在法雨寺的大殿,他再次跪在觀音菩薩麵前,眼中含著淚光,但那是感恩的淚水。
“謝謝菩薩點撥,讓我明白了苦難的意義。”他低聲說,“我不再害怕生活中的挑戰,因為我知道,那都是修行的功課。”
走出大殿,他意外地又遇見了那位老和尚。老和尚看著他,會心一笑:“施主,看來你已經找到了內心的平靜。”
林曉宇雙手合十,深深一拜:“感謝師父當年的開示。”
老和尚搖搖頭:“我不過是給了你一張紙巾,真正的點撥,來自菩薩,也來自你自己的心啊。”
夕陽西下,林曉宇漫步在千步沙海灘上,海風拂麵,潮聲陣陣。他想起《華嚴經》中的一句話:“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確實,一切唯心造,轉變心念,就能轉變世界。
他望著無垠的大海,心中充滿了感恩。苦難沒有消失,但它已經轉化為生命的力量;迷茫依然會有,但他知道如何找回方向。
因為菩薩不僅在夢中,更在他心裡;不僅在普陀山,更在每一個覺悟的當下。
海天一色,梵鐘遠揚,林曉宇知道,他的人生已經開啟了新的篇章。
喜歡民間故事選集請大家收藏:()民間故事選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