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布盧明頓春意正濃,李特的訓練也進入了最要勁兒的攻堅階段。車庫改造成的臨時訓練中心裡,高頻運球聲、力量器械的摩擦聲,還有李特發力時低沉的悶哼交織在一起,成了他雷打不動的日常背景音。父親李建國提供的那些科學訓練方案被一絲不苟地執行著,每一組數據、每一次重複都在雕琢著他的身體和技術,目標直指即將到來的聯合試訓。
就在這專注備戰的節骨眼上,一則來自大洋彼岸的消息像塊巨石砸進平靜湖麵,在整個nba世界乃至全球籃球圈掀起了滔天巨浪——中國籃協正式批準了上海大鯊魚隊的中鋒姚明參加2002年nba選秀!
消息火速攻占了各大體育媒體頭條。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後續細節:因為要備戰釜山亞運會,中國籃協隻給了姚明一周的赴美試訓時間。為了促成這曆史性的一步,nba總裁大衛·斯特恩親自下場,破了聯盟慣例,特地給姚明安排了一場獨家試訓專場,時間就定在5月2日於芝加哥進行。
這陣仗引發的轟動前所未有。nba的29支球隊裡,竟有27支派出了總經理、主教練或首席球探級彆的大佬親自飛往芝加哥觀摩!隻有坐擁沙奎爾·奧尼爾、壓根不需要再考慮中鋒位置的洛杉磯湖人隊,還有因為喬·史密斯陰陽合同事件被聯盟剝奪了首輪選秀權的明尼蘇達森林狼隊沒到場。這場麵,堪稱nba選秀史上獨一份的盛況。
訓練間隙,李特的訓練師舉著手機忍不住驚歎:老天,李,快看這個!全聯盟都快為你那個同胞瘋了!27支球隊的高管!斯特恩親自安排!這待遇……
李特接過毛巾擦汗,瞥了眼屏幕上新聞圖片裡姚明的身影,點了點頭,臉上紋絲不動。他很厲害。他簡單評價了一句,就把手機遞了回去,仿佛那隻是條關於某個遙遠球員的普通新聞,而不是正在顛覆聯盟格局的重磅炸彈。
你就不覺得……嗯……有什麼特彆的感覺?訓練師有點好奇地問,他本以為同為華人球員,李特會更激動或感慨。
李特重新拿起籃球走向場地,準備下一組持球投射練習。他的路是他的路。他的聲音平穩,注意力已經完全回到了眼前的籃筐上,我的路,在這裡。
這反應不是出於冷漠或嫉妒,而是種極度清醒的認知和近乎偏執的專注。姚明的出現是中國籃球走向世界的裡程碑,是nba全球化戰略的巨大成功,也注定會吸引無數來自東方的目光。但這股東方浪潮對李特來說,是背景音,不是他需要直接應對的變量。
他的身份很獨特——持美國綠卡,在美國籃球體係下成長,打的是ncaa還拿了冠軍。nba球隊評估他,會看他的比賽錄像、體測數據和試訓表現,而不是簡單地把他和姚明歸類或比較。他們是完全不同類型的球員,打不同位置,技術特點和成長軌跡也截然不同。
姚明的試訓專場傳來更多細節:這位身高2米26的巨人展示了遠超傳統中鋒的驚人靈活性、柔和至極的投籃手感、紮實的腳步移動,甚至完成了一些小前鋒才能做的技術動作。媒體用徹底征服來形容現場球探和管理層的反應。狀元秀的呼聲一時間響徹雲霄。
這些消息也傳到了李建國耳朵裡。晚飯時,他罕見地主動聊起籃球話題:姚明的體測數據和試訓表現,從生物力學和運動效率的角度看確實非常出色,顛覆了傳統認知。這會提升國際球員,特彆是亞洲球員的整體關注度。他話鋒一轉,看向李特:但這不會稀釋你的獨特價值。你的賣點在於防守多功能性、比賽閱讀能力和經過ncaa最高舞台驗證的即戰力。你們的賽道重疊度很低。
李特扒拉著碗裡的營養餐,點了點頭:我知道,爸。我沒想那麼多。他的心思還沉浸在下午那組沒達標的底線翻身跳投上。
妹妹李雪倒是興奮得很,在網上搜羅所有關於姚明的新聞和討論:哥!現在好多人都在說中國長城呢!以後你們在nba就是中國雙塔!她已經開始暢想未來了。
李特無奈地看了妹妹一眼:位置都不一樣。好好吃你的飯。
他甚至沒花太多時間去看姚明試訓的詳細報道。那股席卷聯盟的姚明熱仿佛被一堵無形的牆隔在了他的世界之外。他的日常依舊被精確到分鐘的計劃填滿:增肌力量訓練、針對性持球進攻開發、防守腳步精益求精、雷打不動的數百次投籃。
外界的喧囂,無論是校園裡殘留的崇拜熱潮,還是聯盟因姚明而起的東方風暴,都動搖不了他分毫。他的目標清晰堅定——在即將到來的聯合試訓中,用無可挑剔的表現征服所有質疑,鎖定理想的順位。他的航道早已設定,波濤再洶湧也改變不了他既定的航向。他就像艘裝備精良、航向明確的潛艇,深潛在訓練的海洋裡,對外海麵的風浪了然於心,卻不為所動。
喜歡籃壇的榮耀請大家收藏:()籃壇的榮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