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塞科球館的喧囂被隔絕在身後,但另一場風暴卻在千裡之外悄然登陸。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幾個主要的籃球論壇——尤其是新生的“虎撲”和人氣旺盛的“新浪競技風暴”,關於李特nba首秀的帖子正以爆炸般的速度刷新著。
網名“數據控”的樓主貼出了李特全場技術統計:7分7籃板8助攻2搶斷1蓋帽,配文:“理性討論,李特首秀這數據在nba曆史上能排上號嗎?他才17歲!”
下麵立刻蓋起了高樓。
“臥槽!準三雙!這特麼是17歲?”
“冷靜得像機器人,那幾個傳球視野太開闊了,天生指揮官!”
“樓上的彆吹了,不就是靠步行者整體實力強嗎?換弱隊他哪來這麼多助攻?”
“就是,得分還沒上雙呢,身體對抗明顯吃虧,也就傳球還能看。”
一個id叫“大鯊魚奧尼爾”的網友回懟:“酸雞跳腳了?看不見正負值+21全場最高?防守端把莫布裡安排得明明白白,這叫隻能傳球?”
另一個資深id“籃壇老司機”分析道:“李特的技術特點很鮮明,球商高,防守選位好,傳球有靈性。但短板也明顯,個人進攻不強,身體還需要掛肉。不過才第一場,未來可期。他和大姚是兩條不同的路,沒必要比較。”
“老司機中肯!”
“確實,大姚首秀拉了,但那是中鋒,需要適應。李特是外線,打法更討巧。”
“什麼討巧?那是聰明!打球不用腦子難道用蠻力?”
“我宣布,李特就是中國男籃未來十年外線答案!”
“彆捧殺行不行?一場論不可取,看看後續表現。”
論壇裡吵得不可開交,儼然分成了“狂吹派”、“冷靜派”和“無腦黑派”,各種帶著時代特色的網絡用語滿天飛,帖子刷新速度快得讓人眼花繚亂。而在這些爭論中,一個嶄新的名詞開始被頻繁提及——“李特效應”,指的是他上場後球隊進攻變得合理流暢的現象。
這些遠隔重洋的喧囂,李特暫時還感受不到。他正對著公寓裡的錄像屏幕,反複觀看自己首秀的剪輯。畫麵定格在他送給阿泰斯特的那記縱貫全場的長傳助攻上。
屏幕上,阿泰斯特像一頭被釋放的猛獸衝向前場,而他自己,在拿下籃板、轉身、觀察、出手的整個過程中,心跳平穩,思路清晰。那種感覺,不是作為防守尖兵完成任務的感覺,也不是被動執行戰術的感覺。而是一種……掌控感。
仿佛球場是他的棋盤,隊友和對手都是上麵的棋子。他能看到兩三步之後的局麵,能預判到空位的出現,能用最合理的方式把炮彈輸送到最致命的位置。當阿泰斯特把那記傳球狠狠砸進籃筐,當全場為之沸騰時,他內心深處某種東西被點燃了。那比他自己投進一個三分,更讓他感到一種戰栗般的滿足。他喜歡這種感覺,喜歡這種用智慧和視野掌控球隊命運的感覺。
幾天後的隊內訓練課上,這種“掌控”遇到了挑戰。伊賽亞·托馬斯,雙手抱胸看著李特在分組對抗中又一次選擇了將球傳給位置稍好的克羅希爾,而不是自己攻擊那個明顯更大的空檔。
“李!”托馬斯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讓整個訓練館都安靜了一下。
李特停下腳步,看向主教練。
托馬斯走到他麵前,那雙銳利的眼睛上下打量著他,像是要把他看穿。“你剛才那個球,為什麼不出手?”
李特平靜地回答:“凱文克羅希爾)的位置更好,他的命中率在那個點是……”
“狗屁命中率!”托馬斯毫不客氣地打斷他,語氣裡帶著一絲恨鐵不成鋼的意味,“我讓你看的是防守!是機會!那個補防你的人慢得像老太太過馬路,你完全可以直接在他頭上投籃,或者運一步急停跳投!你傳出去的球是不錯,但你自己放棄了更簡單的得分機會!”
李特抿了抿嘴,沒有反駁。
托馬斯湊近一步,聲音壓低了些,帶著一種過來人的蠱惑:“聽著,小子。我知道你喜歡傳球,這很好。你的籃球智商是我見過的新秀裡最高的幾個人之一。但是……”他頓了頓,手指用力戳了戳李特的胸口,“彆他媽把你的攻擊本能藏起來!我看過你的錄像,你不是不會得分!你隻是太‘合理’了,合理得像個六十歲的老家夥!”
“在nba,有時候你需要一點‘不合理’!需要一點讓對手意想不到的狠勁!你的實力,遠不止你現在表現出來的這些。”托馬斯的眼神銳利,“隱藏實力?那是常規賽末段或者季後賽才需要考慮的事情!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讓所有人看到你的獠牙!讓他們在防你傳球的時候,還得提防你隨時可能給他們來上一口!”
李特看著主教練,托馬斯眼中閃爍的是他球員時代就聞名聯盟的侵略性火焰。“你的傳球能撕開防守,這很棒。但如果你自己有了穩定的得分威脅,你的傳球會更具殺傷力!想想看,當你既能投又能傳,防守人該有多頭疼?那才是真正的掌控,小子!”
訓練館裡,阿泰斯特在不遠處咧著嘴看好戲,米勒則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托馬斯的這番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李特心裡漾開了圈圈漣漪。他一直在追求最合理的比賽方式,認為那是對球隊最大的貢獻。但“刺客”的話提醒了他,絕對的合理,有時候是否也是一種保守?是否也限製了自己和球隊的上限?
他回想起首秀時那種掌控全局的快感,如果……如果在傳球的基礎上,再加入更具威脅的個人進攻,那畫麵會是什麼樣?防守者將徹底陷入兩難,球隊的進攻空間將被拉扯得更大。
一種全新的、混合著挑戰和興奮的情緒,開始在他冷靜的思維中滋生。也許,“刺客”是對的。真正的引擎,不僅需要輸送炮彈,有時候,也需要親自點火,發出自己的轟鳴。他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掌,仿佛第一次認真思考,如何讓它在送出美妙傳球的同時,也能更頻繁地、更凶狠地,將球塞進對手的籃筐。
喜歡籃壇的榮耀請大家收藏:()籃壇的榮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