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車穿過哈德遜河底隧道,把新澤西的工業風景甩在身後,猛地紮進曼哈頓的燈火輝煌裡。李特搖下車窗,初夏夜晚混雜著汽車尾氣、食物香氣和無數種香水味的風灌了進來,吹得他頭發亂飛。
“第一次來紐約?”司機從後視鏡看了他一眼。
“算是吧。”李特含糊應道。以前跟著球隊來打客場,基本都是酒店球館兩點一線,從來沒像現在這樣,像個真正的遊客。
他在時代廣場附近下了車,立刻被洶湧的人潮和刺眼的霓虹燈淹沒了。巨大的電子屏幕輪番播放著電影預告片和廣告,街頭藝人把自己塗成銀色的機器人,一動不動。穿著西裝的白領和奇裝異服的年輕人擦肩而過,沒人多看他一眼。在這裡,他不再是那個印第安納的“學霸球手”或者“關鍵新秀”,就是個普通的亞裔高個子。
這種感覺……有點陌生,但又莫名輕鬆。
他隨便找了家看起來不錯的牛排館解決晚飯,切開鮮嫩多汁的肋眼時,腦子裡不再反複播放被傑弗森絕殺的畫麵。隔壁桌幾個穿著洋基隊服的球迷在高談闊論,爭論著基特和arod誰更厲害。嗯,紐約,連空氣裡都飄著不同的運動味道。
第二天,他睡到自然醒,決定像個真正的閒人一樣逛逛。第一站,就是紐約地標之一的中央公園。他戴著頂棒球帽,雙手插兜,慢悠悠地沿著蜿蜒的小路走著,看著遛狗的人、跑步的人、還有坐在長椅上曬太陽的老人。
走到那個著名的噴泉附近時,他注意到有點不尋常。一圈人圍在那裡,還有攝像機和大話筒。
“又是拍電影的?”他嘀咕著,準備繞開。紐約這地方,碰到拍戲的也不稀奇。
他個子太高,視線越過人群,一眼就看到了那個熟悉的光頭——邁克爾·拉帕波特!他正和一個穿著皮夾克、頭發梳得油光鋥亮的男人激烈地爭論著什麼。等等,那個油頭男人……不是《老友記》裡的喬伊嗎?馬特·勒布朗?
李特停下腳步,有點好奇地多看了兩眼。這場景,這對話風格……
“cut!”一個戴著鴨舌帽的導演喊了一聲,演員們立刻放鬆下來。
就在這時,一個穿著劇組馬甲,掛著工作牌的黑人哥們兒注意到了鶴立雞群的李特,眼睛一亮,小跑過來。
“嘿!哥們兒!打擾一下,”工作人員語氣急切,“我們有個臨時演員,演個路過的籃球運動員,剛才打電話說堵在布魯克林大橋上了!我看你這身高,這體型,絕對專業!幫個忙?就從這個噴泉邊走過去了就行,報酬按行規給!”
李特愣了一下。跑龍套?這經曆可新鮮。他腦子裡瞬間閃過兩個念頭:一是拒絕,他好歹是個nba球員,雖然是個新秀;二是……好像挺有意思的?反正沒事乾。
內心那股被壓抑的、屬於年輕人的“騷動”占了上風。他壓了壓帽簷,點點頭:“行啊,怎麼走?”
“太好了!就從這兒,自然點走過去,看著噴泉就行!謝謝啊哥們兒,救場如救火!”工作人員趕緊把他拉到起始位置。
導演看了看李特,似乎對他的形象很滿意,也沒多問,直接示意開機。
李特深吸一口氣,邁開長腿,沿著噴泉邊緣不緊不慢地走著。他努力讓自己顯得“自然”,但職業運動員的步態和那種下意識的球場觀察眼神,還是讓他顯得有點與眾不同。他能感覺到攝像機對著自己,也能聽到拉帕波特和勒布朗在不遠處繼續著他們的台詞交鋒,好像是在爭論一支鋼筆?
就在這時,勒布朗飾演的角色似乎被激怒了,猛地一揮手,胳膊肘不小心帶到了旁邊一個端著道具咖啡的臨時演員。
“哎呀!”那臨時演員驚叫一聲,手裡滿滿的咖啡杯脫手而出,棕色的液體直接朝著李特潑了過來!
完全是條件反射!李特在nba賽場上練就的反應神經瞬間啟動!他幾乎是下意識的一個後撤步,身體極其協調地做了一個微幅的歐洲步閃避動作,那潑灑出來的咖啡擦著他的t恤下擺飛了過去,一滴都沒沾到!
整個動作一氣嗬成,流暢得像是設計好的一樣。
“cut!”導演又喊了一聲,但這次語氣裡帶著驚喜,“哇哦!哥們兒!你這反應絕了!漂亮!”
勒布朗也愣了一下,隨即笑著對李特說:“嘿,夥計,抱歉抱歉!你這躲閃功夫,練過啊?”
李特這才反應過來,有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習慣了,條件反射。”
拉帕波特也湊過來,打量著他:“你這身板,打球的吧?在哪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