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洛杉磯飛回紐約的專機上,氣氛像是剛從一場狂歡節裡抽身出來,帶著疲憊,更帶著一股壓抑不住的興奮。擊敗湖人,尤其是在斯台普斯用那種方式擊敗科比,讓每個尼克斯球員臉上都像是鍍了層光。
李特戴著耳機,靠在窗邊,看著下方雲層縫隙裡掠過的中西部平原。他沒怎麼參與隊友們的牌局和吹牛,腦子裡還在回放最後時刻麵對科比的那一投。那不是他最習慣的籃球,但那種純粹到極致的對決,像烈酒,後勁十足。
“嘿,我們的‘斯台普斯殺手’,”馬布裡一屁股坐在他旁邊的空位上,遞過來一罐可樂,“還在回味呢?”
李特接過可樂,笑了笑:“回味一下科比的臉色,有助於消化。”
馬布裡自己也打開一罐,灌了一大口:“媽的,那小子最後看你的眼神,像是要把你生吃了。不過,乾得漂亮!”他用力拍了拍李特的肩膀,“說真的,李,以前在明尼蘇達,在菲尼克斯,我覺得把球控在自己手裡,得最多的分,就是核心。但現在……”他頓了頓,眼神有點複雜,“看著你把那幫家夥指替補和內線)都喂活了,好像……也挺他媽不錯的。”
李特看了他一眼,沒說話。他知道馬布裡這種“球場混不吝”能說出這話,已經是某種程度上的“皈依者狂熱”了。獨狼,似乎正在學著怎麼在狼群裡發揮作用。
回到紐約,他們迎接的是一場更大規模的媒體狂歡。《紐約郵報》直接把李特封蓋科比和命中關鍵球的瞬間合成了一張海報,標題是“紐約新神降臨斯台普斯!”。《每日新聞》則開始長篇累牘地分析李特的全能數據,將他捧為“聯盟下一個門麵”。
訓練館外蹲守的記者更多了,問題也從籃球延伸到了艾薇兒、好萊塢,甚至他喜歡吃什麼牌子的中餐。李特儘量保持低調,但他知道,在紐約,低調本身就是一種奢侈。
接下來的西部客場之旅,尼克斯帶著這股氣勢,像一股來自東海岸的旋風。
在薩克拉門托,阿科球館的喧囂依舊,但克裡斯·韋伯的背影已經遠去。麵對佩賈·斯托亞科維奇領銜的國王,尼克斯打出了經典的普林斯頓對攻。李特和馬布裡輪番衝擊,錢寧·弗萊和大衛·李這兩個能投能跑的內線可算找到了天堂,他們把國王隊移動緩慢的內線調得暈頭轉向,一次次在外線發炮,或者空切襲籃。比賽變成了一場投籃訓練,尼克斯兵不血刃地帶走勝利。
飛赴菲尼克斯,挑戰跑轟始祖太陽隊。納什的傳球依舊神出鬼沒這是一場速度與激情對決。尼克斯放棄了部分複雜的落位,和馬布裡一起,跟太陽玩起了對攻。李特用身高優勢在納什頭上投中幾個關鍵球,昆廷·理查德森麵對舊主也毫不手軟。雙方比分交替上升,最終尼克斯憑借更勝一籌的防守韌性——主要是李特對納什傳球線路的幾次關鍵破壞——笑到了最後。更衣室裡,馬布裡得意地宣稱:“我們的跑轟,也不比他們差!”
背靠背打快船,體能是個考驗。但快船畢竟不是湖人,布蘭德在內線雖然勇猛,但缺少外線強援。尼克斯靠著整體實力和贏球慣性,有驚無險地再下一城。李特甚至有時間在第三節末段坐在替補席上,看著內特·羅賓遜像個小陀螺一樣把快船的替補防線攪得天翻地覆。
帶著西部客場三連勝的榮耀回到東部,尼克斯的勢頭似乎不可阻擋。直到他們飛去了孟菲斯。
聯邦快遞論壇球館,這裡沒有洛杉磯的星光,沒有菲尼克斯的速度,隻有孟菲斯人引以為傲的、磨牙吮血般的防守和兩個內線巨獸——保羅·加索爾和……斯特羅邁爾·斯威夫特。灰熊隊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給尼克斯上了一課。加索爾在高位策應,斯威夫特和洛倫岑·賴特在內線翻江倒海,他們用身高、力量和積極的衝搶,把尼克斯本就脆弱的內線防守和籃板保護打成了篩子。科特·托馬斯和克裡斯·安德森被打得毫無脾氣,錢寧·弗萊更是被頂得東倒西歪。李特和馬布裡的外線火力被灰熊強硬的肢體接觸不斷乾擾,進攻打得異常滯澀。一場低比分的醜陋失利,像一盆冷水澆在了尼克斯頭上。
“我們他媽的需要一個能搶籃板、能頂人的大個子!”飛往明尼蘇達的飛機上,連好脾氣的科特·托馬斯都忍不住罵了一句。
然而,禍不單行。在明尼阿波利斯,他們遇到了另一個內線殺神——凱文·加內特。“狼王”用他無處不在的長臂、激情四射的怒吼和全麵的技術,給尼克斯的內線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kg不僅能自己得分,還能策應,防守端更是覆蓋麵積巨大。李特試圖用傳球調動,但森林狼的輪轉補位非常及時。尼克斯遭遇了兩連敗。
“紐約尼克斯的進攻很漂亮,但防守就像紙糊的房子,一碰就倒。”espn的評論員毫不客氣地指出。
回到熟悉的麥迪遜花園,總算喘了口氣。麵對老對手奇才,阿裡納斯依舊瘋狂,但尼克斯找回了進攻感覺,用一場對攻大戰止住了連敗。隨後又輕鬆拿下了來訪的弱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問題並沒有解決。當紮克·蘭多夫再次率領開拓者兵臨城下時,尼克斯的內線又一次被爆成了渣。蘭多夫那肥碩的屁股仿佛擁有無限的坐打權限,尼克斯無人能擋。又是一場失利。
十一月的最後一場比賽,麵對年輕的芝加哥公牛,尼克斯憑借更老道的經驗和李特關鍵時刻的穩定發揮,有驚無險地拿下。
整個十一月,尼克斯的戰績起伏不定,像坐過山車。他們能贏下太陽、湖人這樣的強隊,也能輸給灰熊、開拓者這種內線強悍的隊伍。
但紐約的媒體和球迷,卻展現出了一種奇特的寬容。或許是因為李特帶來的比賽風格確實好看,行雲流水的進攻讓人賞心悅目;或許是因為馬布裡肉眼可見的轉變,從獨狼變成了更團隊的攻擊手;更或許,是因為李特本人那穩定得可怕的輸出和關鍵時刻屢屢救主的表現。
《紐約時報》的一篇評論寫道:“我們可能還不是冠軍爭奪者,我們內線的軟肋人儘皆知。但我們擁有了一個真正的明星,一個能讓比賽變得不同的家夥。他讓籃球在紐約重新變得有趣,這就夠了,至少現在夠了。”
訓練結束後,李特加練著投籃。馬布裡走過來,看著他說:“我們現在就像一輛引擎勁爆但底盤漏風的老爺車,跑起來拉風,但顛得厲害。”
李特接過傳球,穩穩命中一記三分,擦了擦汗:“那就先把能跑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至於底盤……”他看了一眼空蕩蕩的內線,“等機會吧。”
喜歡籃壇的榮耀請大家收藏:()籃壇的榮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