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之王》的拍攝進度快得讓李特都有些意外。斯派克·李像是屁股後麵著了火,每天在片場風風火火,扯著嗓子喊“快點快點,時間不要錢嗎?”。李特本以為梅根·福克斯的出現已經足夠給這部籃球題材的爆米花電影增添娛樂性了,直到他在片場看到了另一個熟悉的麵孔。
“所以,啦啦隊長是你,球隊公關也是你?”李特看著剛剛做完造型,穿著一身乾練職業裝走過來的布萊克·萊弗利,忍不住挑了挑眉。這位憑借《緋聞女孩》剛剛嶄露頭角的新星,此刻正帶著一種與梅根·福克斯截然不同的、屬於上東區名媛的精致感。
布萊克走到他麵前,很自然地伸出手,笑容明媚:“嘿,李。看來斯派克是打定主意要把我們倆的‘競爭’從八卦版麵延伸到電影裡了。”她指的是之前某個小報捕風捉影,暗示她和梅根在某次派對上都對李特表示過興趣的報道。
李特和她握了握手,感覺這電影選角的水,比nba季後賽的對抗還深。“斯派克說這是為了戲劇衝突。”
“當然,戲劇衝突。”布萊克眨了眨眼,意有所指,“劇本我看了,我在電影裡是你進入nba後,球隊為你指派的公關,負責幫你打理形象,處理…嗯…一些過於熱情的場外關注。而梅根,演的是你大學時期若即若離的女友。”
李特立刻明白了斯派克的算盤。這老小子,是把現實裡的那點緋聞苗頭,直接藝術加工搬到銀幕上了。這下好,電影還沒拍完,宣傳噱頭就已經拉滿了。
果然,當天的拍攝就充滿了微妙的火藥味。一場戲是李特扮演的自己,在拿下職業生涯第一個高分後,參加一個商業酒會。布萊克扮演的公關小姐全程陪同,應對自如,展現出專業的姿態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親近。而下一個鏡頭,就是梅根扮演的大學女友,在電視上看到這一幕,失手打翻了咖啡杯,眼神複雜。
“cut!很好!就是這個感覺!”斯派克盯著監視器,興奮地搓著手,“女孩們的眼神戲太棒了!李,你站在中間,要表現出那種…那種被關注、被爭奪,但又有點無可奈何的狀態!你是球場上的王者,但在這裡,你隻是風暴中心!”
李特心裡嘀咕,這他媽比在活塞隊的肌肉叢林裡搶籃板還累。他寧願去和肌肉棒子們摔跤,也不想同時應付兩個在鏡頭前火力全開的女演員。
休息時,梅根拿著一瓶維生素水走過來,直接坐在李特旁邊的道具箱上,瞥了一眼不遠處正在和助理說話的布萊克,語氣帶著點調侃:“看來你的‘公關危機’不小啊,vp先生。”
李特擰開自己的水瓶蓋:“斯派克安排的劇情而已。”
“是嗎?”梅根湊近了一點,聲音壓低,“我怎麼覺得,有些人入戲挺深的?”
另一邊,布萊克也結束了談話,邁著長腿走了過來,臉上掛著無可挑剔的商業微笑:“在聊下一場戲?李特,我覺得等下我們單獨那場對手戲,你可以再放鬆一點,你現在看起來像是剛被肘擊過一樣。”
李特看著眼前這兩位風格迥異但同樣引人注目的女演員,突然覺得nba的垃圾話簡直弱爆了。這種綿裡藏針、笑裡藏刀的對話,才是真正的頂級攻防。
就在這時,一個略顯青澀但條理清晰的聲音插了進來:“抱歉打擾一下。李特,關於明天那個運動飲料廣告的拍攝細節,品牌方剛剛發來了最終版的腳本,有幾個地方我覺得需要和你確認一下。”
眾人回頭,看到李雪抱著一台厚重的筆記本電腦站在那裡,身上穿著一套明顯是嶄新購置的職業套裝,雖然臉上還帶著點學生氣,但眼神已經很有幾分職場人的乾練。她先是禮貌地對梅根和布萊克點了點頭,然後目光就直接落在李特身上,完全無視了兩位女明星之間那無形的磁場。
李特像是看到了救星,立刻站起身:“好,去我休息室談。”他轉頭對兩位女演員抱歉地笑了笑:“工作,沒辦法。”
跟著李雪走向臨時休息室,李特才鬆了口氣:“你來得真是時候。”
李雪頭也不抬,手指在電腦觸摸板上滑動著,語氣平靜:“我隻是在做我的工作。另外,哥,我必須提醒你,根據我們初步建立的個人品牌形象模型,過度綁定單一類型的緋聞,尤其是這種帶有明顯競爭性的三角關係,從長期來看,不利於品牌價值的穩定提升。短期熱度固然可觀,但存在將你形象窄化為‘花花公子’的風險。”
李特愣了一下,差點沒跟上她的思路。“啥模型?你說人話。”
李雪合上電腦,認真地看著他:“簡單說,就是你不能讓公眾覺得你除了打球,就隻剩下和女明星傳緋聞。我們需要更立體、更多元的曝光。比如你之前客串《變形金剛》和出歌,方向是對的,但需要更係統的規劃。”
李特打量著眼前的妹妹,感覺才幾天沒太關注,這丫頭像是換了個人。不再是那個需要他搞定推薦信的學生妹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行啊你,現在說起來一套一套的。跟誰學的?”
“斯派克先生教了一些基礎,但更多是我自己查資料和分析案例。”李雪指了指電腦,“我整理了近十年二十位頂級體育明星的場外商業活動和形象塑造案例,做了交叉分析。結論是,純粹的體育明星商業價值天花板明顯,而跨界成功的案例,都遵循了‘主業絕對強勢,副業精準多元’的原則。”
李特聽得有點頭大,但大概明白了意思。“所以?”
“所以,這部電影,我們可以配合宣傳,但後續的采訪和曝光,我需要介入,引導話題更多轉向你的籃球哲學、訓練日常,甚至是你那個‘科學訓練模型’。”李雪眼中閃著光,“我們要把‘李特’這個品牌,從‘很會打球的明星’,升級為‘一個在多個領域都擁有非凡影響力的贏家’。”
李特看著妹妹,突然笑了起來。“看來讓你住在紐約,是我今年做的最劃算的一筆‘簽約’。”
接下來的拍攝日子裡,李雪的存在感越來越強。她不僅能高效處理好李特的各種商業邀約和日程,還能在片場及時提醒李特一些公關細節。當有媒體想來探班時,她也會提前和製片方溝通,確保采訪問題不會過於集中在緋聞上。
有一次,一個娛樂記者試圖追問李特關於梅根和布萊克“誰更符合他理想型”這種老套問題,李特還沒來得及開口,李雪就自然地接過話頭,微笑著將話題引向了李特在電影中如何演繹職業球員的心態變化,以及這部電影對年輕球迷可能產生的積極影響,回答得滴水不漏,讓那個記者铩羽而歸。
而片場裡,梅根·萊弗利和布萊克·萊弗利的“戲劇衝突”還在持續。她們在鏡頭前完美演繹著劇本要求的拉扯感,鏡頭之外,這種競爭似乎也若有若無地延續著。今天梅根帶來私廚做的點心分給劇組,明天布萊克就請全組人喝頂級咖啡。兩人對李特的態度也是時而親近,時而疏離,搞得李特感覺自己不是在拍電影,而是在參加一場沒有規則的情感全明星賽。
他倒也樂得清閒,除了完成自己的戲份,大部分時間就是觀察李雪如何一步步摸索著搭建他的商業版圖,或者抽空去健身房保持狀態。偶爾,他會接到馬布裡的電話,聊聊休賽期的訓練,或者聽到一些關於凱爾特人仍在瘋狂追求加內特的小道消息。
紐約的夏天在攝影棚的燈光下、在女明星若有若無的香水味裡、在李雪敲擊鍵盤的嗒嗒聲中,飛快地流逝。
但現在,他享受著這片暴風雨前的寧靜,或者說,這片被好萊塢燈光和商業計算填充的、另類的賽場。在這裡,他不需要跳得多高,投得多準,隻需要扮演好“紐約之王”這個角色,無論是在鏡頭前,還是在鏡頭之外。而他的妹妹,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為替他掌管“王國”日常事務的、最值得信賴的助手。這感覺,還不賴。
喜歡籃壇的榮耀請大家收藏:()籃壇的榮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