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熹,京城的街巷尚未完全蘇醒,朝堂之上卻已暗流湧動。赫連軒身披黑金戰袍,立於殿前,身後是南宮璃一襲淡藍長裙,衣袂隨風輕揚,目光如炬。
今日,正是他們向盛元朝投下第一顆石子的日子。
“臣赫連軒,有本奏。”他聲音沉穩,卻帶著不容忽視的力量。滿朝文武紛紛側目,幾位老臣更是眉頭緊蹙,似已嗅到風雨欲來的氣息。
皇帝端坐龍椅之上,目光落在赫連軒身上,緩緩點頭:“講。”
“陛下,”赫連軒上前一步,語氣鏗鏘,“我盛元朝雖國泰民安,然軍製僵化、官僚冗雜、權貴世襲之弊,早已顯露無疑。若不趁早改革,待危機臨頭,恐悔之晚矣。”
此言一出,滿朝嘩然。
“放肆!”一位白須老臣猛地起身,怒斥道,“祖宗之法豈容妄改?你赫家掌兵多年,莫非還想染指朝政?”
“李大人此言差矣。”南宮璃款步而出,語調柔和卻不失鋒芒,“改革並非奪權,而是為了國家長遠之計。如今江湖動蕩,外敵蠢動,若仍以舊製應對新局,何以保我盛元社稷?”
她話音未落,又有數名大臣附和反對之聲,言辭激烈,仿佛這場朝議不是商討國策,而是一場權力爭奪之戰。
赫連軒神色不動,心中卻已有計較。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隨即取出一份密圖,展開於殿前案上。
“諸位大人不妨細看——這是近五年來邊疆戰事彙總,以及各州府稅賦流向。若繼續按現有製度運行,不出三年,軍餉將無以為繼,地方亦難以為繼。”
皇帝目光微凝,緩緩起身,走下幾步,親自查看那份密圖。片刻後,他微微頷首:“赫連卿所言,確有道理。”
一句話,讓原本喧囂的大殿頓時安靜下來。
“朕允你二人牽頭,組建‘盛元革新會’,召集朝野賢才,共議新政。”皇帝最終拍板,“但切記,不可操之過急。”
“臣遵旨。”赫連軒與南宮璃齊聲應道。
退朝之後,兩人並肩走出皇宮,陽光灑在他們的臉上,映出一抹暖意。
“看來第一步算是踏出了。”南宮璃輕聲道。
“不過才剛開始。”赫連軒望著遠方,語氣低沉,“真正的阻力,不在朝堂,而在暗處。”
他們心知肚明,那些反對的聲音,不過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敵人,仍在窺伺,等待時機出手。
回到赫府書房,夜色漸深,燭火搖曳。赫連軒正伏案疾書,擬定“盛元革新會”的首批名單,南宮璃則在一旁翻閱著一封封從各地送來的回信。
“這幾位江湖豪傑倒是爽快答應了。”她指著一封信笑道,“隻是這位‘青雲劍主’提了個條件——要你親筆寫信相邀。”
“小事。”赫連軒提筆便寫,字跡剛勁有力,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勢。
南宮璃看著他的背影,忽然輕聲道:“你有沒有想過,萬一我們失敗了,會怎麼樣?”
赫連軒停下筆,回頭看了她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溫柔笑意:“失敗?我不曾想過這個詞。”
她輕輕一笑,也未再多問,隻是將手中信件整理好,放入那麵古樸銅鏡之中。
幻影時空鏡泛起微光,仿佛映照出未來的種種可能。
然而,他們並不知道,此刻窗外的樹影之下,一雙陰冷的眼睛正死死盯著書房內的動靜。
赫連風站在牆角陰影中,手指緊緊攥住袖中的機關短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你們想改天換地?”他低聲自語,“可彆忘了,赫家從來就不缺野心之人。”
翌日清晨,南宮璃獨自前往城西一處茶樓,這裡是江湖人士常聚之地,也是她秘密聯絡各方勢力的最佳地點。
她換了身素雅女裝,混入人群之中,悄無聲息地與幾位武林長老見麵。
“南宮姑娘,你說的新政,究竟是誰主導?”一名年長武者皺眉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