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連軒與南宮璃在臨淵城的首場宣講取得了初步成效,街頭巷尾開始有人議論改革新政,甚至有幾家商號悄悄貼出了“歡迎女子應聘”的告示。然而,好景不長,第二日清晨,城東主街便傳來喧嘩聲——百餘百姓圍堵在街道中央,高舉橫幅,神情激動,口中喊著“女子當家,家敗人亡”“男人養家天經地義”等口號。
南宮璃聞訊趕來,隻見人群中有老有少,男女皆有,不少人麵露憤慨,更有幾位年長者手持拐杖,怒目而視。她微微蹙眉,卻並未露出半分慌亂,反而輕笑著對身旁隨從道:“備些茶水點心,抬幾張矮幾出來。”
隨從一愣:“小姐,他們這架勢,怕是來鬨事的。”
“越是如此,越要以誠相待。”她理了理衣袖,緩步向前,“諸位鄉親父老,大清早的,辛苦了。”
人群中有人冷哼:“你們這些官老爺、貴夫人,哪裡知道我們的苦日子?”
南宮璃笑意不減,端起一杯熱茶,遞到一位白發老者麵前:“老伯,您喝口茶潤潤嗓子,我聽您說。”
那老者遲疑片刻,終究接過茶杯,輕輕啜了一口,眼神中的敵意稍減。
“我們不是來鬨事。”一名中年男子開口,聲音沙啞,“隻是覺得,這政策太急了,壓得人喘不過氣。”
“怎麼個急法?”南宮璃不動聲色地問。
“我家開布莊的,原本雇的都是男工,如今你讓我們換女工?她們力氣小,手腳慢,做出來的布料也粗劣,客人都不滿意。再這樣下去,我家生意就要垮了!”
“還有我家酒樓!”另一名婦人插話,“以前請的是男廚子,手藝好,客人多。現在非要招女廚,做的菜又鹹又淡,客人全跑了!”
南宮璃聽著,頻頻點頭,心中已有計較。她環顧四周,朗聲道:“諸位可願坐下來,細細談談?我帶了點心茶水,咱們邊吃邊聊,如何?”
眾人互相對視一眼,雖仍有抵觸,但見她態度誠懇,也不好再拒,便陸續跟著她走到街旁一處空地上坐下。
南宮璃親自為幾位代表斟茶,笑盈盈道:“大家說得都在理。改革確實會帶來陣痛,但我們要看長遠。諸位可否告知,家中生意具體遇到哪些問題?”
那布莊掌櫃拿出一本破舊賬本,攤開在桌上:“你看,上個月營收比前月少了三成,庫存積壓,客源流失……”
南宮璃低頭一看,果然發現賬麵上赤字明顯,眉頭微皺,卻未顯焦急。她合上賬本,抬頭笑道:“我有個想法,不知諸位願不願聽聽?”
眾人紛紛點頭。
“第一,我們可以設立‘過渡期’,允許商家繼續雇傭原班人馬,同時鼓勵他們逐步引入女性員工,並提供培訓資源;第二,對於因改革導致短期虧損的商戶,可申請臨時補貼或低息貸款,緩解壓力;第三,若確有技術不足的問題,可由朝廷派遣專業技師指導,提升整體水平。”
此言一出,眾人皆是一震。
“真能這樣?”布莊掌櫃眼中閃過一絲希望。
“自然。”南宮璃語氣堅定,“改革不是一刀切,而是循序漸進。我們不是要讓誰吃虧,而是要讓更多人受益。”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諸位若是願意,我可以安排專家團隊協助你們調整經營模式,甚至可以邀請其他地區已成功轉型的商家前來交流經驗。”
“真的假的?”有人質疑。
“當然。”南宮璃揚手一揮,幾名暗影閣成員立刻抬著幾個木箱走來,打開後,裡麵竟是厚厚一摞各地改革試點的案例彙編。
“這是揚州、金陵等地的成功經驗彙總。”她翻開其中一頁,指著一個布莊的例子道,“這位店主起初也擔心女子效率低,後來通過合理分工、技能培訓,不僅成本降低了,客戶滿意度還提高了兩成。”
人群中響起一陣低聲議論,顯然已有動搖。
“你們不是第一批遇到困難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批。”南宮璃站起身,語氣溫和卻堅定,“我們願意傾聽,也願意幫助。改革不是為了某一個人的利益,而是為了讓整個盛元朝變得更好。”
良久,那布莊掌櫃終於歎了口氣,緩緩點頭:“你說得有道理……我願意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