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又見烏鴉掠過,投下一片陰影,赫連軒站在書房窗前,手中握著一份密報。昨夜那具神秘組織的屍體仍在心頭盤旋,仿佛在提醒他,這場災禍背後遠非表麵這般簡單。
“你又在皺眉了。”南宮璃端著茶盞走進來,輕巧地將瓷杯放在案上,“再這麼愁下去,怕是要比老丞相還顯老。”
赫連軒抬眼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一勾:“你倒是睡得安穩。”
“我當然睡得安穩。”她拉過一把椅子坐下,裙擺如雲卷雲舒,“有你在前頭頂著,我在後頭添把火、扇點風就成。”
兩人對視一笑,皆是心照不宣。
窗外鳥鳴漸起,映得案頭的奏折泛出一層光。南宮璃翻開幾份災後地方文書,眉頭微蹙:“這南方某縣的報告寫得倒有意思——‘女子識字者倍增’,看來百姓心中也漸漸有了些變化。”
赫連軒接過那頁紙,指尖輕撫過那行字,若有所思:“是啊……人心變了,製度也該變。”
【場景1】
三日後,皇宮偏殿。
禦案之上堆滿了災後民情彙總的奏章,皇帝披衣端坐,神色凝重。
“赫卿,你說說,這些災後重建的條陳該如何整合?”他翻閱著赫連軒呈上的報告,目光停在一頁批注上,“‘可試建學堂’?什麼意思?”
赫連軒拱手道:“回陛下,臣以為,女子亦當受教。如今民間已有識字之風興起,若能順勢而為,設‘女子學堂’作為試點,既能安撫民心,又能培養人才,長遠來看,利大於弊。”
皇帝沉吟片刻,未置可否。
這時,南宮璃適時開口:“陛下,女子識字,非但不會亂政,反而能助益民生。譬如災中,不少女子自發組織救助傷者、分發物資,其才智與擔當,並不遜於男子。”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輕笑:“你們這對夫妻,一個敢提,一個敢說,倒是配合得不錯。”
赫連軒淡然一笑:“臣不敢居功,隻是順應時勢。”
皇帝合上奏章,緩緩點頭:“好,那就先在南方一縣試行,若有成效,再議推廣。”
退朝後,赫連軒與南宮璃並肩走在宮牆下,陽光斜斜灑在他們身上。
“你覺得陛下真會放手讓我們乾?”南宮璃低聲問。
“他會看著我們乾。”赫連軒淡淡道,“隻要不出格,他就不會插手。”
南宮璃輕哼一聲:“說得好像你打算守規矩似的。”
他側頭看她,嘴角揚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規矩嘛……是用來打破的。”
【場景2】
赫府密室。
燭火搖曳,映得牆上刀劍寒光閃爍。幾位家臣圍坐案前,神情各異。
“世子,此舉恐有不妥。”一位年長幕僚憂心忡忡,“女子入學,若成風氣,恐怕動搖家族根基。”
“根基?”赫連軒冷笑一聲,“若一個家族連這點改革都承受不起,那它也不配稱為世家。”
另一位家臣試探道:“可若朝廷反悔,世子豈不是要背負罵名?”
南宮璃輕輕一笑,從袖中取出幻影時空鏡,鏡麵微光一閃,案上便多出幾張圖表。
“諸位請看。”她指著其中一張,“這是災後三個月內各地稅賦增長數據。可以看出,凡推行新政之地,稅收均有提升,且百姓怨聲減少。”
眾人低頭細看,有人不禁點頭。
“再看這張。”她換了一張,“這是女子識字率與災後恢複速度的關係圖。可見教育普及,有助於提高整體社會應對災難的能力。”
氣氛逐漸緩和,反對之聲漸弱。
就在此時,角落裡傳來一聲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