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一下,忠勇侯李擎天連夜點將,率五萬京師精銳及部分邊軍殘部,火速馳援朔風城。
旌旗招展,馬蹄聲碎,帶走了帝都所有的希望與擔憂。
然而,大軍未動,糧草先行。
這自古不變的真理,在此刻成了比北狄鐵騎更迫在眉睫的危機。
北疆戰事一起,通往北地的官道上,往日的商旅幾乎絕跡,取而代之的是惶惶南逃的難民和零星北調的輜重隊。
更令人心焦的是,北方本就產糧不多,大戰之下,糧價應聲飛漲,一日三跳!
朝廷雖有太倉存糧,但調撥手續繁瑣,運輸緩慢,且各級經手官吏層層盤剝、拖延,效率低下得令人發指。
兵部與戶部的官員急得嘴角起泡,卻難以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足夠支撐大軍長期作戰的糧草。
消息傳回,朝堂之上再起波瀾。
主和派的聲音又隱隱有抬頭之勢,甚至有人暗中散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李老將軍恐難為無糧之兵”的言論,試圖將戰事不利的帽子提前扣下。
靖王府內,聽聞糧草籌措艱難,靖王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
他甚至在一次小範圍議事中,“憂心忡忡”地表示:“糧草乃軍之命脈,若供應不濟,縱使孫吳複生,亦難有作為。還需早做……其他打算。”
其意不言自明。
壓力,如同無形的枷鎖,再次套在了蕭辰和主戰派的身上。
然而,就在朝廷的糧草還在慢吞吞地集結、裝車,爭論著由哪位官員押運之時,一封來自江南的加密信函,已通過金鴿兒的特殊渠道,送到了蕭辰手中。
信是金靈兒寫來的,字跡娟秀,條理清晰:
“公子鈞鑒:北疆事起,糧價異動,靈兒料朝廷調撥必緩。
月前得阿姐訊,已暗中布局。
現江南新糧已收,價穩質優;東路海鹽轉運亦有餘糧可調用。
已命‘靈通彙’各分號,以市價上浮半成,分散、多批收購,避人耳目。
首批三千石精糧,混於商隊日常貨品中,借漕運北上,三日內可抵‘黑水渡’;另有兩千石,走新辟之陸路,由‘西山馬幫’承運,五日內可達‘風鳴口’。
此兩處皆距朔風城不過百裡,且有我商會隱秘貨棧接應,可快速轉運入城。
後續糧草已在途中,必保前線無虞。
另,護送隊伍已遭遇三股不明馬匪攔截,皆已‘處理乾淨’,繳獲兵甲若乾,似非普通匪類。
靈兒一切安好,勿念。”
信末,還附了一份簡明的糧草調度路線圖和預計抵達時間。
蕭辰看完,心中大定,臉上不禁露出一絲笑意。
這金靈兒,果真沒有讓他失望!
心思之縝密,行動之果決,布局之長遠,遠超他的預期!
他立刻將信中最關鍵的信息,以密奏形式呈報女帝。
女帝覽奏,鳳眸中異彩連連,緊繃的心弦終於為之一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