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在李靖攻克江陵的同時,大明東線,由徐達統帥的南征大軍,也吹響了進攻的號角。
相比於李靖的多路並進、戰術精妙,徐達的打法則更加直接、彪悍,充滿了朱元璋式的狠厲與道衍和尚暗中加持的詭譎。
“常遇春為先鋒,遇城破城,遇寨拔寨!不要俘虜,隻要速度!”
徐達的命令簡潔有力。
常遇春如同脫韁猛虎,率領麾下精銳,沿著運河南下,一路勢如破竹!
明軍新式火器在攻城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轟鳴的炮火往往能在極短時間內轟塌城牆,隨後便是悍不畏死的明軍士卒蜂擁而入。
而徐達自率主力,穩紮穩打,逐步清理宋軍在江北的據點。
道衍和尚雖未親臨前線,但早已通過各種渠道,在宋軍內部散布了大量謠言,加劇其恐慌,甚至暗中策反了一些不得誌的宋軍將領。
致使許多宋軍城池未戰先亂,或望風而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明軍攻勢如火,迅速席卷了淮南大片土地,兵鋒直指宋都臨安的門戶——建康!
南北兩線同時告急,噩耗如同雪崩般傳回臨安,整個宋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
臨安皇宮,垂拱殿。
趙匡胤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告急文書,臉色蠟黃,雙手微微顫抖。
殿下的文武百官吵作一團,主戰派與主和派互相攻訐,卻拿不出任何行之有效的方略。
“陛下!李靖已破江陵,兵鋒直指鄂州!徐達已至江北,建康危在旦夕!當務之急,是立刻集結所有可用之兵,授予曹彬全權,方可有一線生機啊!”
一位老臣涕淚交加地諫言。
“不可!曹彬擁兵自重,前有密信為證,豈可再予大權?當遣使與唐明和談,割地賠款,方為上策!”
主和派官員立刻反駁。
“和談?李靖、徐達豈是肯和談之人?他們是想要我大宋的江山!”
“那難道要坐以待斃嗎?”
爭吵聲幾乎要掀翻殿頂。
趙匡胤看著這群平日裡高談闊論、如今卻束手無策的臣子,又想起李斯那些如同毒蛇般的離間計策,心中一片冰涼。
他知道,曹彬或許是大宋唯一的希望,但那份猜忌的種子已然深種,他不敢,也不能再將全部賭注壓上去。
“傳旨……”
趙匡胤的聲音沙啞而疲憊,
“命曹瑋率殿前司禁軍,馳援建康…命張俊,收攏荊湖潰兵,固守鄂州…另派使者,分彆前往唐營與明營,探探他們的口風……”
這拆東牆補西牆、且依舊心存僥幸的命令,無疑是將大宋推向了更深的深淵。
就在宋廷一片混亂之際,大唐軍營與大明軍營,幾乎在同一時間,接待了來自臨安的秘密使者。
然而,使者帶來的,並非趙匡胤期盼的停戰協議,而是兩份來自不同勢力、卻內容驚人類似的“合作”提議。
李靖營中,使者呈上的是蓋有鬼穀玄微子印記的密信,信中分析了當前局勢,指出秦、明亦對宋地虎視眈眈,建議李唐與暗中效忠鬼穀的宋軍內部人員裡應外合,速取臨安,瓜分宋土,以免被他人捷足先登。
徐達營中,使者帶來的則是一份來自宋軍東南沿海某部將領的“投誠書”,表示願獻出城池,引明軍入關,隻求保全富貴。
而這背後,似乎亦有縱橫家的影子在活動。
與此同時,一支由李斯親自指派的黑冰台精銳小隊,已悄然潛入臨安,他們的目標,並非刺殺,而是…在合適的時機,打開臨安的某座城門。
宋都臨安,這座繁華了百年的東南興勝之地,此刻已如同狂風巨浪中的一葉扁舟,陷入了內外交困、四麵楚歌的絕境。
它的命運,似乎已然注定。
而在臨安城內的某個隱秘角落,那個曾與石守信有過聯係的、戴著白色麵具的深淵使者,正默默地注視著這一切,發出低沉的笑聲:
“毀滅的序曲…終於奏響了…多麼甜美的絕望與混亂……”
“當這座富庶之城化為焦土…產生的負麵能量…足以讓‘門’…打開更大一絲縫隙……”
“繼續吧…凡人們…用你們的鮮血與仇恨…為偉大的降臨…鋪平道路……”
喜歡九州爭天命請大家收藏:()九州爭天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