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時空裡的眾人此時腦袋裡隻想到了四個字:
一語成讖!
張九齡神人也!這都能斷言到!
甘露殿裡,魏征眉頭一挑,倒是想到了一句很適合勸諫李隆基的話:
豈不聞丁原董卓故事耶?
“張九齡?”李世民輕撫胡須末端,語有疑惑。
開元時空的老九聽到夢中情帝在喚自己的名兒,激動拜道:
“太宗陛下,臣在!”
李世民聞聲失笑,打量了一番彼人後,滿意的暗自點頭,對開元天子道:
“你有個名相啊!”
李隆基聞言麵上有光,笑道:“這可是我親自挑選的宰相!”
“開創盛世,自然不是隻能有皇帝聖明,文武也當忠清乾直!”
李二不接他這話,淡漠道:“臣是好臣,君是不是好君就不一定了。”
開元天子:......
你再罵!
真以為朕不敢發火嗎?!
好吧,我就是不敢......
眼見著開元天子有些尷尬,房玄齡上前笑著解圍:“開元之臣亦是名臣名相,往日若得機會,當在這光幕上好好交流治國之道。”
老九連忙拱手,“應該的,您是前輩,是我等跟著您們學習才對。”
大明宮群臣見到張九齡和貞觀那邊聊得有來有往,就連天子都沒什麼意見,心底就像恰了隻檸檬。
隻能乾看著豔羨,哎!
誰讓人家是天幕認證,太宗親口再蓋章的呢?
啥時候這好事輪到我啊!
「在張九齡為相期間,多次對安祿山、李林甫等奸佞所為痛斥其非,並竭力挫敗其陰謀。
甚至多次幫玄宗解圍、平息初起之叛亂苗頭。
他也因為忠直為國,觸怒了李隆基,在開元二十五年,因舉薦不力被貶斥為荊州大都督,並在開元二十八年病逝。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躲在成都的李隆基哭道:“悔不聽張相公忠言。”
奈何斯人已逝,玄齡非玄成,隆基非世民。
一代忠直宰執,晚年門可羅雀。」
不待光幕那頭的貞觀君臣做出反應,李隆基就急步走到台下,雙手執起張九齡,淚眼朦朧道:
“朕年輕時,國家傾危,就時常夜讀貞觀故事自勉,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太宗那樣的皇帝,也希望自己能有貞觀之臣那樣的大臣。”
“更是希望朕能有一個魏文貞一樣的風骨諫臣!”
“沒想到,朕如願了!”
李隆基緊握著老九的手,不斷抽泣:“張相公!”
“此生朕必不負你也!”
老九心底有點膈應,明顯很不習慣皇帝的這副模樣,他當然也知道陛下的這副模樣是在擺給誰看,所以配合著演完了好戲。
貞觀時空無語,這場好戲最後隻得到了李二的一句冷哼作為評價。
李世民尷尬的腳都能摳出一間房了,強忍著惡心看完了李隆基的惺惺作態,才淡淡開口:
“天幕都說得這般詳細了,還不去斬了那胡賊!”
“祖宗放心,我立馬去安排!”
天幕的幾段介紹,讓貞觀群臣算是看懂了安祿山的發家史。
一個不懂軍陣的胡人,一個靠著溜須拍馬上位的小人,一個隻會揣摩人心卻坐擁數萬大軍的庸人。
對此,眾人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