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元光年間。
“匈奴人欺壓了我漢朝幾十年,這口氣朕實在是忍不下去!”
檢閱完即將出征的漢朝軍隊後,漢武帝劉徹又將自己的小舅子衛青拉到身邊,義憤填膺的說道。
“陛下放心,我漢朝的馬不比匈奴人的差,我漢朝人的血性如何贏不了匈奴人!”
衛青看著姐夫劉徹鄭重地道。
“說的好!”劉徹眼含讚賞之意,說道:“這次出征,朕力排眾議,讓你獨領一路軍士,你爭點氣,不止為大漢,為朕,也為你姐姐。”
聞言衛青心中一暖,想起陛下對他的厚望,又想到臨彆前兩眼汪汪的姐姐。
“陛下放心,臣縱然是身死,也絕不會讓匈奴人的馬踏過長城半步。”
劉徹頓時臉色一黑。
這憨小子,說什麼胡話呢!
你是我小舅子,你真出了啥事,那才是大漢的大事啊!
劉徹親政之後,勵精圖治了幾年,就迫不及待想要清點府庫與草原人乾仗了。
高祖皇帝的時候,你欺負我國家初統,天下疲敝,還侮辱了高後,行,我忍!
太宗皇帝時,你又為了打壓我朝國運,連連犯境,年年南下打秋風,行,我也忍!
景皇帝的時候為了韜光養晦,積蓄國力也忍了!
但現在,老子姓劉名徹,從小就不是能忍的主子,你還打我漢關,我忍不了!
九世之仇猶可報也!
大漢累國八十餘年的國仇家恨,多少邊境卒民家破人亡,多少將士妻兒含淚盼歸。
士可忍,孰不可忍!
然而,雄心勃勃的劉徹很快就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他發現:
大漢開國多年以來,常奉守成之策,以逸待勞的打法。
既要減少衝突和傷亡,避免開戰。
最重要的還是顧及國力恢複,想要民生太平,一直以來用黃老治國。
所以當劉徹第一次表達自己忍不下去了,要派軍出征的時候,滿朝文武,甚至宗室貴戚,居然沒多少人站他這一邊。
就連受辱多年的將軍們,也懷疑漢朝人怎麼打得過匈奴人。
劉徹怒了!
堂堂大漢,居然無人堪用!
於是,禦宇多年的他終於物色到了一個有血性,有誌氣,更有天分的將領——衛青。
今日,便是他送衛青首戰出征的日子。
不求小舅子首戰就能大勝匈奴人,隻要能小勝幾場,漲漲自己的威風就夠了。
劉徹的要求就是這麼樸實簡單。
嗯,最好彆學李廣這小子迷路就行。
“轟!”
一聲驚鳴從二人的頭頂上空炸響,衛青疑惑的抬起頭,隨即說道:“陛下,好像未央宮上的天幕發出的動靜啊?”
漢武帝劉徹眉頭緊鎖,那天幕何時亮不行,居然在大軍將要出征的時候亮了。
難道這是上天在警示我大漢此戰必敗嗎?
不!絕對不可能!
我大漢有天命在身,我劉徹更是天子!天命在我,不在匈奴人!
劉徹當即下令:
“即刻回宮,朕要看看天幕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
......
與此同時,各朝代的祖宗先輩們,都在翹首望著早已出現卻沉寂了數月的天幕。
初始的白光散去,畫麵抖動,頃刻間的閃現之後,終於呈現出了一幅嶄新的畫麵。
這是觀看的古人們從來未有見過的一種房間,太白了!太亮了!
還有這少年!
太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