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混講的是什麼?
義氣!
向來義薄雲天的張獻忠就是憑這樣的本事,在陝西混出了名頭,如魚得水當了大把子,這才有的如今起義軍規模。
張獻忠狀似隨意的說道,“可望!你是我長子,更是我軍中的柱石,將來我死後,你就是咱家的繼承人啊!”
孫可望早就被未來自己乾的事嚇得滿頭汗水,這時又聽到義父的話,忙跪倒在地。
“義父!您春秋鼎盛,正是成大事的好年紀,孩兒理應儘竭心力輔佐您完成大業。”
“是嗎?”
張獻忠玩味的說道。
平時的他大方隨意,性情多變,酷愛殺人為樂。
可不代表他這個大字不識的粗夫,就是一個心無大略,沒點計較的人。
這偌大的起義軍怎麼成道?
李定國這時也出來道,“義父,兄長向來對您忠心耿耿,天幕裡兄長未來做的事和他現在無關,還請義父明察啊!”
張獻忠挑了挑眉,定國這孩子哪都好,就是對自己人太長情。
若是他有這份本事,被崇禎帝親自招撫,可能早就拋下這過一天是一天的流寇日子,去找朝廷吃皇糧了。
“定國,你一邊去,義父要執行家法!”
說罷,張獻忠咧嘴一笑,掏出了自己的大鞭子。
孫可望吞咽了口唾沫,義父,您,輕點...“啊!”
“讓你投降清狗!”
“讓你背叛定國!”
“啊?咱死的時候是不是說讓你們歸明了?”
【網友說:
“李定國,反明急先鋒,抗清擎天柱!”
“玩了某遊戲3分鐘,貢桌上的關公睜眼把我砍成臊子了。.憨笑ej。”
“我認為李定國為的不是大明,隻是漢人!”
“在我老家,現在李定國的祠堂還保存的好好的,每年到了李晉王的祭日,全縣的人都要停產為他上香火!”
“我記得緬北的果敢族,好像就是李定國當年率領的殘明勢力後裔。”
“自從諸葛丞相收複了傣佤之後,忠義大漢便刻在了骨子裡!佤人從不忘是諸葛孔明帶他們走向了文明,也不會忘李定國帶他們全了忠義。雲南處處李晉王的生祠,忠義這一塊.”
“好像清朝時,全國禁止談論南明的人和事,隻有雲南和緬北一帶,依然冒死供奉著李定國。”
“李定國愛的才真的是這個民族。活不下去就反抗明朝,外敵入侵,毅然決然站統一戰線。”
“冷知識:明末柱石秦良玉最後的三萬兵馬也是被李定國全滅的!”
j。”
“明實亡於萬曆,這句話說的真對!可憐張居正十年之功,被廢物萬曆一朝散儘!”
“可惜了生不逢時,整個南明朝廷朝蠢得要死,生死攸關還在自相殘殺,一部南明史,滿是心酸淚。”
追評:“原以為南明又是一個南宋小朝廷,殊不知黨爭根深蒂固,亡國就在眼前,朝廷還在自相殘殺!”
追評:“南明,類人群閃耀時刻!”】
磨盤山。
清軍終究是怕了李定國,數萬大軍的包圍還是未能拿下這塊硬骨頭。
他們狼狽的撤軍了,留下了一片狼藉。
數不清的明軍將士和清軍的屍體橫在戰場。
這一戰把三分之二的大西軍都打沒了啊!
當初從陝西起軍的老兄弟,十年來轉戰數省,從中原到蜀地,再到西南。
“定國一事未成,愧對兄弟,愧對國家啊!”
李定國怔怔道。
刀鈍了,甲破了。
他取下頭盔,血戰多日的他,頭發早已被汗水和血液凝成一團。
打到如今,他從未後悔過。
義父沒了,兄弟沒了,就連漢人最後的家業,眼看也要沒了。
甚至最後的希望,他一心力保的永曆朝廷,也在天幕的劇透下,終會被清軍剿滅。
一股心火急速的燒起,李定國一個踉蹌差點跌倒。
“晉王殿下!”
他的親隨連忙上前攙扶,才發現李定國早已淚流滿麵。
這個鐵漢子,從關中出道,一生曆戰數百場,親長妻兒死在麵前都不曾哭過,現在居然流淚了!
“晉王!”
打掃戰場的一眾將士跪倒。
“定國沒能帶兄弟們活下去,沒有光複大明,沒有光複漢家天下。”
李定國哆嗦著說道,“我...愧對兄弟們,愧對國家托付啊!”
“晉王!”
親隨們對視一眼,朝著李定國半跪抱拳行禮。
“我等誓死願追隨晉王!”
一眾將士也得知了他們終將失敗,沒有一個人活下去,也沒有光複大明。
就連身後事,也隻有雲南的老百姓們抗旨祭祀。
但他們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