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趙玖抵達了他忠誠的東京城_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 > 第40章 趙玖抵達了他忠誠的東京城

第40章 趙玖抵達了他忠誠的東京城(1 / 2)

“唔。”

吃完了瘋狂星期四套餐的趙飛舒展下身體,看得久了不知不覺時間過去,坐得屁股都疼了。

趙飛一邊收拾餐餘垃圾,一邊感歎道:“我們華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啊!”

“雖然我也姓趙,但是宋朝的皇帝除了趙匡胤、宋仁宗、宋哲宗外,好像也沒幾個有功績的吧?”

“要是趙玖真的存在,就好了。”

隨著趙飛的自語落下,他的前段話也落入到了各朝時空的古人耳中。

春秋時期

洛陽城周王室的館藏室裡,正在和老子論道的孔夫子忽然頓悟,他站起身來,向著老子深深一拜,說道:“丘多日叨擾先生,一直未能明白道在何方。”

“如今聽天幕後人一言,恍然大悟。”

“丘的道就在腳下。”

孔子不受魯國貴族公卿的待見,為了自己的學術,隻好帶著弟子們周遊列國,想著一邊完善自己的學說,還能找到讓他施展抱負的國家。

一行人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其國家的禮遇,可人家客氣歸客氣,卻始終沒人樂意接受他們。

接連碰壁的孔子隻好來到了周王室,想和這位天下最有學問的人請教。

老子鶴發童顏,撫著須發,笑道:“你能找到自己的路,不在我,也不在後世人的話上。”

“是你原本就有的學問,才讓你厚積薄發,一朝頓悟了啊!”

孔子點了點頭,現在他已經明白了自己的道在何處。

天下人現在不能接受儒家的思想,不代表著儒家思想就不適用於天下人,他就不鑽研了。

相反,他更要以身作則的去踐行儒家的仁義禮智信,將儒家思想的光芒散發給天下人。

“我儒家從我開始,埋頭苦乾,拚命硬乾,舍身求法矣!”

漢朝

漢景帝劉啟聽聞趙飛的感歎,不禁為後世人隨口的經典哲理給折服,同時他的心底感觸更深了。

朕的老師,不也是舍身求法的人嗎?

大漢棋聖雖然脾氣潛藏著暴戾,但知錯能改的性子也是讓他登上帝位的關鍵。

他同樣,也不是一個輕易認慫怕了的人。

一想起晁錯,劉啟的眼底便包含著憤恨和痛苦,諸王大逆不道,這個梁子,朕早晚要找你們報複!

宋朝

趙匡胤心底難受,天幕上的後人也是姓趙的,難道就因為我宋朝的極個彆皇帝的無能,就恥姓為趙了嗎?

我大宋也是有好皇帝的,比如朕...

而就在趙飛最後一句話落下後,他轉身去了衛生間衝澡,天幕的畫麵也因此變黑。

本以為天幕結束了放映的古人們正要離去,忽然天幕的畫麵再次亮了起來。

就好像天幕收到了趙飛的話一樣,此刻正給各朝的先輩們實時播放著宣和年間的亂象。

“瘋了,都瘋了!”趙匡胤看到趙佶荒唐的想法,居然為了平息紹宋帶來的民亂,讓自己的兒子出去扛鍋,不由得大怒。

這和金人南下,他立馬禪讓南逃,有什麼區彆?

“趙佶,不肖子孫也!”

趙匡胤咬牙切齒的罵道:“這個賊狗樣的爛潑賤人!”

這是趙大登基以來,第一次毫無形象的罵人。

延慶宮的群臣紛紛低頭不語,這是皇帝的家事,趙佶再昏庸,他也是趙家的人,也是宋朝的皇帝,不是他們可以插嘴議論的。

趙光義膽子倒是越來越大了,這會偷偷瞥了一眼兄長的怒樣,心裡直樂。

心中不禁嘀咕著,唐明皇的皇帝後期,也是一樣的昏庸荒唐,這個趙佶你最好有一點功績在身,否則,我這個做叔祖的,定會向兄長參上你一筆。

趙光義關切地說道:“兄長,莫要因為這種不肖後代氣壞了身子啊!不值得您生氣!”

“哼!”趙匡胤未收拾好情緒,怒睜的龍目扭頭掃視了一圈。

僅僅一個眼神,趙光義身子猛然一聳,隨後自己強打氣的直直看著兄長。

見到自己兄弟的關切,趙匡胤心底還是一軟,長舒一口氣,扶著腰間的玉斧,緩緩坐了下去。

俺的這群子孫就這麼不堪用?

要不就聽娘娘的話,大宋的皇位用兄終弟及吧...

宋朝不稱母後母妃,稱娘娘,這裡我寫的是杜娘娘,就是趙家三兄弟的親娘。)

宣和年間的宋人看到天幕中放著宮禁裡的畫麵,好呀你個昏君,事到如今還在想著欺騙坑害我們。

“昏君退位!昏君退位!”

宮禁內,剛才還在得意的趙佶被嚇得臉色發白。

楊沂中冷眼看著大殿上的群臣喧嘩,皇帝哭鬨。

他默不作聲,退到了眾人身後。

悄悄的溜出殿外放會風。

天幕裡的他是趙玖官家的心腹內侍,能成為這樣的官家的近臣,就算他殺二聖了,他也毫不猶豫的。

可殿中坐著的不是紹宋的官家,也不是他楊沂中該效忠的官家。

天幕上,視角忽然從鬨騰騰的大殿向外拉伸,隨後鏡頭映照在整個大宋的宮禁上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新小说: 成語大搞笑 多子多福,開局就送絕美老婆 駿馳青霄 退隱江湖那些年 紅樓:這庶子怎麼又爭又搶 特種兵魂穿諸葛,靠係統稱霸三國 穿越東漢:開局火燒黃巾軍 攜空間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參暴富 重生後,我最喜歡收拾叛逆之徒 大叔苟在都市修仙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