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
奉天殿內的諸王爺掩麵哭嚎,沉重和窒息的恐懼像潮水一樣將他們淹沒。
“爹!,兒子不來敬服大哥啊!”
“爹,我也是你的兒子啊!”
朱元璋看著跪倒一片的兒子們,頭都大了,心底的滋味一時更是五味雜陳。
“吵吵吵,吵什麼吵,都給咱閉嘴!”
朱元璋很愛自己的大兒子不假,雖然對自己的其他兒子關愛不夠,但在朱元璋眼裡,這些都是他朱家開枝散葉的子孫,每一個朱家人就應該天生貴胄,不然咱打下來的江山是為了啥。
人越老了,就越念想著子女,尤其是老朱這種有著農民心性的皇帝。
如果他死的時候,身邊一個兒子都沒有,他跟斷了祀有什麼區彆。
農村更是有著老話,你沒有兒子,將來給你披麻戴孝的人都沒有。
可朱元璋明明有著一堆的兒子,卻落得個這樣的局麵。
朱標在一旁看著老朱的臉色變換,心底的痛苦亦是掙紮。
“咱這皇帝當的可真是孤家寡人啊,臨到終了也沒個兒子儘孝。”
整個奉天殿內的百官心底更是波濤難平,哪有一上位就削藩的?
上位屍骨未寒,新帝就要對他的兒子們動手。
寒心啊!
這群慫恿皇帝的文官到底是誰家的弟子,最好彆和老夫認識。
魏國公徐達安靜的站在殿中,此時眉頭緊皺的他正在思考,自己女婿到底是怎麼贏得靖難。
按照大明的製度,燕王的護衛可以招募三千到一萬五千之間,北平常駐的明軍邊軍有十萬,且他們聽命於指揮使的命令,另有河北布政使轄製。
再說,北方太原、西安等地也多屯兵,重鎮頗多,而應天府的精銳禁軍更是人數眾多。
僅根據紙麵實力,徐達心中直搖頭,他根本看不到朱棣的勝算在哪。
所以,我女婿朱棣到底怎麼贏的朱允炆這個掌握了大明正統的法理、占儘了天下大義的新帝?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朱元璋駕崩於西宮。」
「皇太孫朱允炆於靈前奉旨登基,並立刻下詔:諸藩王各據封地,無詔不得入京。已南下的燕王朱棣,即刻返回北平,其世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可代父入京,行守孝之禮。
其餘藩王,皆自守府邸,遙祭太祖即刻。」
「朱允炆在登基後的次年改年號為建文。」
「六月一日,朱元璋下葬。」
「七月,建文帝朱允炆在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心腹文官的推動下,開始著手削藩。」
嗬嗬,原來不是上位後立馬削藩啊。
還以為是改元後馬不停蹄的削藩。
那就好...
啊?他居然是頂著老爺子的年號削藩?
諸王爺懸著的心還是死透了,朝臣們更是炸開了鍋。
整個奉天殿都被這消息驚訝到無以言比。
“混賬!”朱標怒了,額頭的青筋暴起。
他實在想不到老爹朱元璋才死了兩個月,朱允炆就迫不及待的要對親叔叔們動手了。
他現在就想趕到後宮,一巴掌呼在這孩子臉上。
一向城府極深的朱元璋按捺著要暴起的心情沒有說話,隻是狐疑的看了一眼朱棣。
其他人都沒動,你湊什麼熱鬨?
洪武二十九年
這是朱元璋最後一次叫上兒子們聚在一起的壽宴了。
龍馭多年,一向喜怒不加於色的他真被驚訝到了,這貨真是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接班人嗎?
特娘的咱躺棺材板才多久啊,有沒有足月都不一定,就給咱埋了。
然後馬不停蹄的就去揍咱的兒子?
“父皇,朱允炆狼子野心,他不能登基啊!”王爺們跪在地上,哭聲震天。
他們對老朱的選擇向來是沒有話語權的,朱元璋的威嚴是不容置疑的。
尤其是大明這個國家立儲這種大事上,往日生怕自己卷進來、愛惜羽毛的諸王爺現在也不顧忌了。
這孫子他是真殺人不念情分啊。
“父皇,兒臣再怎麼不成事,也罪不至如此吧?”
“爹!兒子向來對那個位置沒有想法啊!”
“爹啊,你要是傳位給朱允炆,兒子們都活不了了!”
剛才解釋過的一遍的朱允炆臉色難看,天幕上的每句話都在瓦解著朱元璋對他的信任。
「齊泰認為,削藩應先從燕王開始,燕王手握重兵,雄踞北平,更是諸王之首,隻要除掉了他,就可以震懾其餘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