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都猜錯了呀!”李世民搖了搖頭,他居然忽略掉了這位皇後。
房玄齡感慨道:“臣等一時忽略了衛思後,也是因為漢武帝的功績太過耀眼了。”
“武帝雖然窮兵黷武,不惜民力。”
差一點也成獨夫了...
“但為諸夏拓定邊方,也是一大偉業了。”
李世民點了點頭,“漢武驕奢成性,疲弊中國,這是他一大過也,但內興禮樂,外開邊境,製度憲章,這又是他一大功也。”
“漢朝的榮光,真是成也漢武,敗也漢武。”
長孫無忌朗笑幾聲,接道:“臣以為,漢武帝能成就他的功績,除了承漢室六世帝業外,最大的一個優點就是敢用人才。”
“古往今來,除了漢武帝和我貞觀陛下,有幾個人能明白唯才是舉的道理,而又真正做到的?”
魏征眼皮子一挑,心裡大罵一句:諂臣!
「劉徹登基之後,漢室依舊沿用黃老之學。
黃老之學在當時擁躉眾多,上至宗室大臣,下至民間百姓。
他想要力促新政,將大漢煥然一新的壯誌總是被各路勢力阻攔。
恰此時,對於擁立劉徹有大功的館陶公主自居其功,對他大索大求,令劉徹不厭其煩。
回到後宮,又看見陳皇後同樣的恃寵而驕,驕妒後宮,專橫於內。
你說,劉徹心煩不?
這時去找長輩談心的話也不現實。
因為劉徹想要推翻黃老改立儒家,但他奶奶就是黃老最大的擁躉。
劉徹的意圖早就惹惱了太皇太後。
去找老娘?
他老娘可是諸夏後宮女人中戰鬥力最強的一批。
這時候正因初登太後大寶,還沒享受夠權力的滋味呢。
被景帝寄予厚望,心中有著猛虎的劉徹。
在二十多歲正是打拚的年紀,
發現自己居然成了閒人。
想一展宏圖,奈何權力早就被太皇太後、太後、長公主、老臣瓜分完了。
想有貼心人貼己,奈何後宮的女人沒一個懂他的,甚至他登基多年連一個孩子都未能誕下。
此時年輕的劉徹,第一次體驗到孤家寡人的含義。
也正因心中煩悶無法排解,年輕的劉徹隻得韜光養晦,沉湎於微行和狩獵。
一麵為自己心中的抱負做初始的安排。」
秦朝
劉徹登基後的經曆讓秦始皇心中一時漣漪迭生,“漢武帝的早年經曆居然和朕頗有相似。”
原本對後世皇帝個個帶著挑剔的他,此時眼中竟泛起了一絲欣賞。
“還是得和朕學學,心中無女人,乾什麼都能成。”
立後多麻煩啊。
景帝時期
劉徹一臉的委屈巴巴,“父皇,你看,你兒子這皇帝當的多憋屈啊!”
漢景帝愣愣的睨了一眼豬娃子,“你什麼性格為父還能不清楚?”
雖然大姐被母親寵壞了,而母親也向來偏執。
可劉啟心底很清楚,隻要母親還在,劉徹的皇位就是穩的,任何人都動不了漢家的位置。
劉徹雖然心有大誌,他也正是欣賞兒子的這個優點,但他的缺點也很明顯。
乾事太急躁了!
“年輕人就得多吃點苦頭,你母親是個明白人。”
劉啟淡淡的說道。
他選擇劉徹為太子的,怎麼可能隻是大姐的哀求和母親的幾句話呢?
王夫人比粟姬更聰明,更自知之明的腦子,也是他選擇劉徹的原因。
“哎,不知道朕那位兒媳,現在在何處啊。”
「建元二年,劉徹前往霸上去祭祖,回宮時,正好順路路過自己大姐家。
於是當晚,平陽公主就熱情的招待了弟弟。
恰因為劉徹和陳阿嬌結婚多年沒有子嗣,平陽便想著擇良家女送給弟弟。
結果劉徹一個都沒看上。
晚宴時。
平陽府上的一名歌女引起了劉徹的注意。
這名公主府上的歌女便是日後母儀天下的衛子夫。
第二年,衛子夫便為劉徹誕下了第一個子嗣——衛長公主。
因為在衛子夫懷孕期間,陳阿嬌十分妒忌。
館陶公主便想為女兒出口惡氣,於是策劃抓捕衛子夫當時並未知名的弟弟衛青,欲將其殺害,幸而得到了公孫敖的襄助才免一死。
隨著衛夫人的尊寵一天勝過一天,並為漢武帝生下三個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