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率軍出發後,從俘虜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大單於並沒有東去。
也就是說,他們將要麵對匈奴人的主力。
得知這個消息的衛青高興壞了,不過不是因為要搶外甥功勞的興奮,而是因為大單於的主力在這一路,就代表著霍去病麵臨的敵人就少了,自然也就安全一些。
於是,衛青自領精兵疾進去和大單於決戰,令李廣、趙食其合軍從東路迂回策應。
此外,他還讓公孫敖當了先鋒,代替了李廣的前將軍位。
李廣得知後十分的惱怒,他好不容易求來的先鋒位置,被衛青給調離了。
要知道,這可是最好建功立業的機會啊!
縱然李廣一萬個不願意,但軍令如山,他也隻得捏著鼻子認了。」
“這衛元帥是不是瞧不起李老將軍?為何出爾反爾拔了老將軍的先鋒?”
張飛指著天幕上的畫麵,為李廣感到不平,也覺得衛青是不是太過分了,他便大咧咧的說道:
“世宗皇帝應允了的事兒,衛帥此舉是不是有些逾矩了?”
堂中諸人有了解內幕的皆是扶額,劉備望了一圈,歎了一口氣:
“世宗本紀裡有寫道: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於,恐不得所欲。”
“世宗皇帝原本是不想讓李廣出征的,認為他年紀大了,又運氣不好。”
“最後受不了李老將軍的苦苦哀求,便準了他的上書。”
“大軍臨行前,世宗皇帝私下召見長平侯,讓他開戰部署時,把老將軍調離先鋒位。”
其實,漢武帝和衛青的本意都是為李廣好的,就算是在側翼進行迂回,這一場曠世大戰中,也足夠撿到不少功勳了。
打一些不太重要的地方,既能參與會戰,又能白撿功勳,在戰役裡多拿些功勞,圓了老將軍的夢,這一切都是順理成章的。
隻是......
「衛青率著本部大軍急行千餘裡,穿過大漠,與早已布陣的伊稚斜大單於本部碰麵。」
「此時的敵我雙方,一方麵嚴陣以待多時,士氣高昂。
而衛青一方奔襲多日,人困馬頓。
然,戰爭從不給你喘息的機會,戰機也觸之即逝。」
「大戰,即將到來。」
「但...」
「衛青無比的苦惱,李廣和趙食其郡居然接了軍令至今杳無音信!
特娘的,這倆人又失蹤了!」
「此時的戈壁灘裡,李廣一軍又雙叒叕地迷路了。」
李廣:?
我不明白!
為什麼一遇到大戰老夫不是軟腳就是迷路?
其實天幕剛才曝光出的信息,他也明白,衛青之所以戰前調動他的位置,肯定是得到了皇帝的授意。
他也懂,不過隻是想再爭一下,證明一下自己。
可換了位置後,那麼小的差事他居然都做不好!
賊老天,你是不是在針對我!
「大戰一觸即發,即使李廣的部隊未能及時彙合,匈奴人也不會給你這個機會。」
「衛青自然不是吃醋的,這位大漢帝國雙壁、大司馬大將軍接下來就要給匈奴人好好的上一課。
讓他們知道,他這位裙底將軍是怎麼當上大司馬大將軍的。」
天幕裡的漢匈兩軍對峙。
衛青從容應對,先讓以武剛車環繞一圈形成一個防禦的陣地,畫地為營,穩住陣腳,以此抵禦匈奴人騎兵的進攻。
隨後,他迅速下達軍令派遣5000精騎出戰。
“武剛結陣,環列禦敵,輕騎對掏!”
一方是大漢掏家底的精銳,一方是匈奴大單於龍城本部的主力。
這是一場主力對主力,精銳打精銳的戰爭。
他們的廝殺你來我往,戰鬥焦灼逐漸呈白熱化。
這種戰鬥,拚的就是士氣,拚的就是誰更精銳,誰能堅毅的挺到最後。
從白天至日暮,草原上忽然大風驟起,蒼涼的戈壁灘上頓時沙石撲麵,意外的沙暴讓人睜不開眼睛。
天氣的影響是突然的,也是正常的,對於你我而言更是公平的。
明白戰機稍縱即逝的衛青,因這股沙暴乘勢指揮漢軍騎兵從兩翼包圍單於。
在黃沙塵煙的掩護下,漢軍幾欲得手。
差一點就完成了劉徹交代的任務:活捉伊稚斜!
匈奴人麵臨漢軍不要命的進攻,意誌力快要崩潰了。
長生天,這裡可是草原啊,您能不能睜開眼,看看誰才是您的子民!
伊稚斜情緒崩潰,眼見著形勢不對,當機立斷——
率領自己的數百親衛精騎,突圍從西北方向開溜!
打了半天的匈奴人越打越難受,軍心即將到了崩潰的邊緣,也沒見單於繼續發號施令。
意識到不妙的他們,猛然間回頭發現,大單於呢?
俺恁大個大單於咋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