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宣帝甘露時期
劉詢嘴角一抽,我大漢是不是和外戚過不去了。
剛建國就有外戚擅權的諸呂之亂。
景帝武帝時期,被娘家人也氣了很久。
倒是武帝晚年,做出了一個教科書式的案例。
殺母留子!
“唉,外戚之製有利有弊,就是容易根深蒂固,尾大不掉啊!”
大漢的兩宮製,說到底也是為了托舉幼帝。
外戚手腳再不乾淨,料他也不敢弑殺自己的權力來源。
明朝初年
洪武時期
“這就咱嚴禁後宮與宦官乾政的緣由啊!”天幕講到了華夏人津津有道的曆史,誰都可以說上幾嘴自己的見解。
朱元璋也是不例外,沉吟了下又道:“宦官本就是禍害天下的根源,一群無根之人做起壞事來沒有底線。”
“漢朝的宦官公然買賣官爵,唐朝的宦官更是跋扈到了敢廢立皇帝。”
“宋朝的六賊也是這群沒鳥的人為首的。”
說罷,朱元璋嗤笑了一聲,又麵向自己的一群龍子龍孫們,語重心長的教導道:
“咱縱觀史書,就看到了一個道理:天底下頭號的禍害就是宦官!”
“宦官,就是群奴才,奴才就該有奴才的樣兒,不得讀書不得識字!”
“所以啊,咱才會專門立個碑:太監不得乾政,違者斬,又專門將這條祖訓寫到了咱《皇明祖訓》裡,就是要警醒你們啊!”
“兒臣定然銘記於心。”
朱元璋心底還是很放心大明的,在他看來,他身為開國太祖皇帝,說話肯定是一言九鼎。
還專門立了祖訓碑文,後世子孫定然不會忽視的。
太監乾政,在咱的大明怎麼可能出現。
皇明祖訓,專利子孫!
老朱就是這般的自信!
朱老四那個小兔崽子,能治成永樂,肯定也是借鑒了咱的祖訓!
“爹,之前陪崇禎皇帝殉國的那個宦官,應該是個好的吧?”
朱棣囁嚅道。
“嗬!”老朱冷哼一聲,“奴才陪主子殉國不是應該的嗎?”
「天子駕崩,幼主登基」
「彼時大將軍何進想要獨掌乾坤,必然要對瓜分了權力的其他集團開刀,也就是權傾朝野的宦官集團。」
「親妹妹是太後,親外甥是幼主,自己更是手握兵權。」
「然而,何進卻沒有他的前輩們一樣的精明,將一切都搞砸了。」
說起漢末三國來,就連市井的百姓們都可以叨叨上幾句。
這一會兒,縱然天幕提起了這段曆史,可人們的興致依然昂揚。
大多數人對那段曆史的了解多源於口口相傳的故事,以及說書人的話語。
天幕前的各朝觀眾們,對大熱門話題的情緒很高,這會也紛紛打起精神傾耳等待下文。
「彼時,靈帝有二子,他認為長子劉辯輕佻不可君天下,但因何皇後受寵,此事終究未決。
在靈帝病重時,將被董太後撫養的小兒子劉協托付給宦官蹇碩,蹇碩向來輕視何進,於是與其他常侍們一合計:
八百人就八百人,八百人先下手為強!」
唐朝
李世民嘴角一抽,對這段話感到莫名的熟悉。
原先天策府的群臣這會兒也感受到了被人促狹調笑的窘迫了。
“這蹇碩,大約是有些武略的。”李世民回憶了一番當時的史料,沉吟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