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啊文遠,你這一戰真是打出了我曹操陣營的威名,青史都將因你此功而濃墨閃耀!”
“諸位,來!我們共舉杯為文遠賀!”
“為文遠將軍賀!”
張遼麵色酡紅,還沒開始喝已經半醉了:“諸位,請!”
出身塞北的張遼一飲而儘。
未來的功績讓他狂喜了一陣後,心底又無端蓋上了層陰雲。
他不禁回想起了自己的老上司呂布,以及老鄉關羽。
呂布天下無雙的威名諸夏人人皆知,所以走到哪都要被群毆,沒人覺得這不對,呂布本人也沒覺得哪不對。
關羽威名緊隨其後,猛將踏營,陣斬敵酋,所以有關羽駐軍的地方,相鄰軍鎮都會安排極為優秀的將領和重軍屯守,這就是尊重。
現在好了,逍遙津戰役還沒發生,他都沒立這功,便讓天下人儘皆知。
這以後他領兵作戰,不得享受老上司和老鄉的待遇啊?!
......
威震江東?張遼止小兒啼哭?!
這兩者單挑一個都是對武將最大的認可,因此公事堂裡的眾將隻有羨慕的份兒。
“大丈夫提刀上馬,所求的不就是建立不世奇功,報君恩、名千古嗎?”趙雲眼睛發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黃忠則是腦袋低垂,心底羞愧。
咋辦嘛?到底咋辦嘛!
好像就他一個人之前在長沙駐軍時候,還覺得江東士兵不錯,孫吳將士有勁卒之風。
他是不是被荊州風土的狹隘給限製了眼界?
嗯,一定是這樣的!
當年單槍匹馬闖荊州的劉表,最後也落得個昏聵不知事。
他肯定是被水土影響了!
關羽和眾人不一樣,臉上儘是笑意,一點也不羨慕:
“此戰也不全是吳侯怯弱,吳兵不堪之過。”
“複盤全局,無不見文遠果敢應戰,激勵士氣,隨後先發製人壓陣敵軍,撤退時候還不拋棄同袍,輾轉營救。”
“文遠差矣?”
“不,某家看來:文遠此戰之功,儘賴其身!”
「在現代逍遙津遺址公園裡,還有一道著名的景點,名為:藏舟浦。
天下三分血戰秋,張遼鑿浦暗藏舟。
根據記載可知,逍遙津的斷橋是張遼讓人提前拆的,而拆橋的人馬則是吳軍來之前就提前藏好的。
也就是說,張遼看似僅憑個人勇猛取得的大果,背地裡做出的戰略部署一點沒少。
每一個能登上武廟,成為傳世名將的優秀統帥,縱然身處困境,也能精準把握住倏忽即逝的戰機。
張遼便是抓住了那僅僅一絲可能的機會,成就了此番萬世之功。
對於此戰之功,李典等人“顧君計如何耳”,承認兩次出兵都是張遼部署的。
曹操得知後,“太祖大壯遼”,加征東將軍。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本人親至合肥,沿途走了一遍張遼奮戰過的地方,史書載:“每到一處,太祖歎息良久。”
到了高祖時期,曹丕本人對老爹留下的這群元從文武很是看重,一登基就封張遼為晉陽侯。
黃初三年,孫權臣而複叛,曹丕遣張遼攻之。
彼時的張遼已經重病纏身,仍拖著病軀擊敗了吳軍。
不久後病逝南方,曹丕悔恨交加,“帝為之流涕,悲痛莫絕”,追諡剛侯。
後來逢曹仁、賈詡等人病逝,曹真曹洪逐漸年邁,元從之臣幾乎掉落時,
曹丕更是懷念這些叔叔伯伯們了,他是這樣追念張遼之功的,“破賊十萬,自古用兵,未之有也”“國之爪牙矣”。
從義隨呂布至死,到加入曹魏受兩代人恩寵有加,立多次不世奇功的張遼,這一生足可稱得上壯哉!」
——
今日四更,晚上還有一更,真誠求免費催更小禮物?????)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