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過分了!”
“這孩子怎麼能這樣對這群叔叔伯伯呢!”
曹操佯裝憤怒,猛然一拍桌子,向隨從道:“去,到丕公子府上,讓他抄一百遍《孝經》。”
“主公,倒也不必責怪公子。”張遼汗顏,真讓曹丕公子抄上一百遍,人都麻了。
連忙上前拜道:
“末將身為魏臣,為君效憂理所應當。”
“況且,大丈夫死於馬上總好過於躺在病榻上默默死掉。”
“唉,文遠啊!你讓孤說什麼好呢!”曹操緩緩走向張遼,將他扶起,溫聲道:
“文遠,國之爪牙!”
“不管你還能不能再複刻一遍逍遙津之戰,剛侯都是孤為你準備好的名爵!”
【“有一說一,第二次合肥之戰屬張遼最爽了。身上本就有白狼山破滅烏桓和陣斬北胡單於的功勞。
再加上合肥之戰的逍遙津大捷,直接被抬進武廟了!”
追評:“武廟源於唐玄宗時期,全稱武成王廟,與儒家文廟相對,選取武廟十哲和六十四將從祀,享受曆代香火供奉。
隨著後來的發展,武廟將領入選標準也逐漸嚴格。
毫無疑問,潑天大功和抗擊異族是考核占比最大的因素。”
追評2:“孫十萬這麼大方的一個人嗎?硬生生給張遼抬進武廟了?”
追評3:“如此大方就好像是......並夕夕百億補貼!”
追評4:“鬨麻了!人家孫吳也有陸遜上榜的好吧?”
追評5:“你才鬨麻了吧?曆朝曆代對陸遜、周瑜、陸抗、呂蒙爭議頗大,一會移除一會抬進去的,就是缺少了對外族作戰的大功。”
追評6:“關二爺也有對外族的大功嗎?”
追評7:“二爺全憑忠義.忠義這一塊!”
追評8:“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差點遷都避其鋒芒,怎麼不配?前期沒功績,主要怪劉皇叔前期發育不良。
後期沒功績,那就得怪江東鼠輩背刺了。
自己打不過曹賊,看見人家連戰連捷又眼紅。”
追評9:“就問你陣斬龐德,連敗於禁,覆沒曹仁猛不猛?支援來的七軍也全部陣亡,而關羽自始至終隻有劉備給他的三萬大軍。
孫權才是鬨麻了,彆說曹仁了,曹彰都不一定打得過,人家曹仁可不是靠宗室吃乾飯的路邊啊!”】
“武廟?香火祭祀?”
一些時空裡諸帝敏銳的感知到了這個製度的妙處。
唐朝
“好主意!武廟好啊!唐玄宗是吧?一聽就是我大唐的子孫,哈哈哈!朕抄了!”李世民狂喜,直接認下了這個開辟之功。
“咳!從現在開始,武廟是貞觀年代創立的了。”
貞觀群臣:......
與此同時,各個時空的先輩們望著天幕上的信息,若有所思。
武將們則是心情狂熱,原來後世還有武廟這種永享香火的好東西?
自古諸夏人對於生死道義的看法就與眾不同。
現在好了,知道流芳百世的途徑不止一個後,武將們的心思就更活絡了。
一個個眼紅的看著自己的陛下。
陛下,您能不能爭點氣,我們也想打異族賺聲名!
東漢末年的時空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