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繼者孫權和孫策時期政策導向完全不相同。
他的手段偏向懷柔,做事也沒有毅力和魄力。
但孫權在政鬥上的技能是點滿的。
故而,江東豪族不會因為孫權的上位,就忘記了和孫氏一門的血仇。
孫權更不會和本地士族真正的推心置腹,淩統、呂蒙等人的受用就是孫權培養嫡係取代本地話語權的象征。
本地士族焉能坐以待斃?
而這就是孫吳政權長期動亂,做事婆婆媽媽,行動畏畏縮縮的根源之處。」
“此論深中肯綮,妙哉!”諸葛亮忍不住停下手裡的動作,撫掌讚歎。
他曾經出使過東吳,在座的各位恐怕屬他對江東的內部情況最有感觸。
當年,赤壁之戰開打之前,江東內部矛盾已經勢如水火了。
外來的江淮派和本土的江東豪族視若仇寇,矛盾恩怨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
本地豪族甚至一點兒也不在乎江東之主到底姓孫還是姓曹,哪怕姓劉也是可以!
以孫權、周瑜為主的江淮派自然是要理智抗曹,血戰到底。
後來他出使江東,名義上舌戰群儒,實際上更是幫周公瑾和孫權的忙,讓本地豪族暫時同意不下孫氏的船。
孔明就說了:人家有潁川士族,天下俊傑菁華之地,你們江東蠻子投降了能得到什麼?
自治權?笑話!
曹操酷愛屠城,就是給手下大族騰位置的。
到時候打過來將你們全都滅族,中原、河北、山東士族就有了大量的位置可以安排族中子弟。
屆時,你們連哭嚎的人都沒有。
為什麼?
鬨麻了!都死絕了自然就沒了。
於是,在江東士族青一片白一片的臉色裡,在周公瑾一旁使勁打助攻的情況下,江東豪族妥協了。
這才有了赤壁之勝。
「如果說,周瑜沒有早逝,魯肅也沒有的話,孫權沒有那麼早陷入獨木難支的情況,也許孫吳的霸業還能持續。」
天幕話語一轉,畫麵切換。
“袁術借我兵馬,是以先父留下的傳國玉璽為質。”
“哎呀,不妥呀!”麵若冠玉的周瑜登場。
“不妥?”孫策疑惑。
周瑜:“隻怕是日後退了他兵馬,那袁術也不肯將玉璽歸還呐!”
孫策不急不忙:“不會?”
“斷然不會!”周瑜急忙又道,生怕孫策信了袁術的謊話。
“如果不是他不還我玉璽,而是我不還他兵馬呢?”
周瑜都快急哭了,心道彆開玩笑了喂!
“哎呀,兄長切勿戲言!”
“為些許兵馬,怎能與那個傳國玉璽相比呢?”
孫策眯縫著眼瞅著周瑜,彆裝了老弟。
周瑜:?_?
。__。
!__!
—′?`—
「搞錯了,再來!」
畫麵悠悠一轉,伴隨著綿柔的音樂聲。
身形俊挺,麵如冠玉的紋錦素袍美男子獨立於橋頭的身影如鬆傲立。
“雖有東去大海之誌,卻流程緩慢,征程多艱。”
“然江河水總有入海之時,而人生之誌,卻常常難以實現......”
“令人......抱憾終身!”
一旁的小字浮現表明他的身份:周瑜,字公瑾。
......
當絕世風姿的周瑜傲立橋頭的身影出現,曹操嘴角一抽,第一時間就感到了腦殼疼。
放誰不好,偏偏放周公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