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名人?曆任七朝?”
僅僅是幾句話李世民腦子就開始脹疼了,有些暈乎乎的。
到底什麼樣的時期,才能讓一個臣子曆任七朝啊?
這不明顯的說明當時大唐政局之混亂嗎?
“此第三絕才是真正的一絕啊!”房玄齡笑嗬嗬的道:
“能將書法大家的神韻還原如真,這種技法非大師不可為。”
李世民幽怨的望向房玄齡,你沒看見朕臉上的小表情嗎?你個房玄齡居然還有心情點評書法。
“哈哈!”房玄齡沒有接自家陛下的小眼神,而是寬慰的笑道:
“陛下為何憂也?”
“天幕此前所提的秦漢唐宋明,已有三朝被盤點了,後麵自然會講到我大唐故事。”
“現在憂慮,既不能知全貌,也不可解事弊,徒生憂悲矣!”
李世民一拍腦袋,轉而笑道:“玄齡之言解朕之誤啊!”
「丞相祠堂何處尋?
這是唐代詩人杜甫於七言律詩中的名言。
在三絕碑對麵有一塊特殊的石碑,上麵記述了武侯祠的曆代變遷,完美的解答了詩聖杜甫的疑惑。」
劉備:......
玄德公已經懶得掙紮了,他算是發現了,縱然天幕裡的講說是站在那麼大、那麼顯眼的一塊“漢昭烈廟”牌匾下,可後世人卻還是能做到麵不改色的稱這裡是“武侯祠”!
不是他心胸狹隘,顯得小氣要和臣子搶東西。
問題是,這裡特麼就是昭烈廟啊!yeyes!
告訴我,那上麵寫的是什麼字!
搞得像我在蹭孔明的香火一樣。
「碑文上記載了明朝蜀獻王朱椿在位時對武侯祠的修繕記錄。
他廢除了香火旺盛的武侯祠,將諸葛亮的牌位移入到了香火相對較少的漢昭烈廟裡去和劉備作伴。
縱然原先的武侯祠已經不在了,來此上香的百姓們依然願意稱此處為武侯祠,並且香火不絕。
時至清朝,當時的四川巡撫在吸取了百姓意見後,對武侯祠進行重修,並將它放在了劉備廟之後,杜絕了帝廟裡臣搶主位的尷尬。
如此,才有了現代我們看到的成都武侯祠的格局。
啊,主播這裡口誤了,是如今的昭烈廟格局。」
【“丞相祠堂何處尋?昭烈廟裡找武侯!”】
......
劉備:......
鬨夠了沒有!!!
你們根本沒有誠心誠意的稱呼漢昭烈廟!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