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三國之前的古人們深呼了一口氣,能不能彆再說諸葛丞相多厲害了,我們知道差距了行吧?
倒是不少政客們,對諸葛亮治蜀的施政很感興趣。
西漢時期
“後人將秦皇和陛下都視同千古一帝,這是認可我朝陛下的功績。”公孫弘搖晃著腦袋,話語間諂媚而不失判斷:
“季漢的諸葛丞相能以臣子的身份與千古一帝並列,其中施政手段定然影響了千秋萬代。”
未央宮裡的眾人連連點頭,他們記得後世評定的標準就是其功績利於千秋萬代!
“我朝的開漢三傑,哪一位不是頂天立地的人傑?”劉徹笑了笑:
“太祖更是從秦末諸侯中殺出來的雄主。”
“一人乾四人的活,就算他的本事足夠......”
話到此處,劉徹話鋒一轉不禁為季漢的諸葛亮表達了擔憂:“累也能把人給累死吧...”
「由於諸葛亮治蜀繁多且一時難以講清,咱們暫時跳過。」
天幕上主播的話講到這,除了先漢拿起紙筆準備抄經驗的人們臉上一滯外,就屬南郡的眾人最難受了。
劉備乾巴巴的說道:“都是重點啊!”
“怎麼就不說完呢!”
孔明也歎了一口氣,為沒能抄成一下後世那個諸葛丞相的作業略感遺憾。
抄作業絕對能讓他能省不少心力的。
「故此,利用了五年時間恢複元氣的諸葛丞相隻剩下一個事沒乾了。
那就是:
克複中原,還於舊都!」
「當當當當!接下來隆重登場的就是曹魏的陰影,魏明帝曹叡的夢魘之人:
北伐版·孔明!」
「俗話道:雍涼不卸甲,中原不釋鞍!」
「這句話既是對諸夏古代戰爭史的詩化表述,也是對那個時期魏蜀之間緊張局勢的最好總結。」
天幕上畫麵先是一暗,隨即明亮——隻見孔明有條不紊的安排好眾將進軍路線後,意氣風發的邁向點將台。
明黃色的“漢”字大旗在他身後迎風飄揚,滾滾狼煙竄過,諸葛亮麵容肅毅目光堅定的對著正前方,手中的羽扇一揮:
“傳令!”
“出兵北伐!”
與此同時,點將台下的漢軍將士們異口同聲道:
“北伐!北伐!北伐!”
北伐北伐!
「公元228年,漢建興六年,魏太和二年。
第一次北伐我們已經講過了,那是諸葛亮距離成功最近的一次。
對於曹魏而言,當時情況有多危急呢?
魏國高層上下惶恐,魏明帝曹叡不得不親臨長安壓陣!
要不是曹真臨危不亂阻止防禦,張頜趁機擊敗馬謖,雍涼真的會被諸葛亮一舉拿下。
雖然失敗最後收獲了薑維這張極品卡,也算不太虧。」
「公元229年,漢建興七年,魏太和三年。
第二次北伐小打小鬨,被郝昭一個人攔了下來,雖然有些出乎意料。
但這次的北伐目的還是想著趁魏吳大戰,看看能不能趁虛而入。
並且想要施壓以鞏固已占領的地盤。
雖然沒能擴大第一次的戰果,但新占地盤鞏固了。
而且此戰還斬殺了魏國大將王雙,也不算太虧。」
「公元230年,漢建興八年,魏太和四年。
第三次北伐,丞相攻占武都、陰平二郡並成功守衛」
「公元231年,漢建興九年,魏太和五年。
曹真因病去世,宗室無大將可用。
司馬懿臨危上陣,受任於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
此戰諸葛亮誘敵深入,連環計策下大敗雍涼魏軍。
司馬懿見狀直接堅壁清野,龜縮防禦而不迎戰,縱然漢軍百般誘敵,同袍也羞辱他:“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
他就是裝烏龜不應戰。
然後意外發生了:
就在諸葛亮一直疑惑按時補給的糧草為何遲遲未發時,成都急詔他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