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劉邦看著天幕裡薑維的落幕場景一時失神。
乃公該說什麼好呢?
可惜?悲歎?
不不不不!
乃公的大漢能有一個這樣的英雄撐場麵,很幸運了好吧!
看看前麵政哥的大秦,亡國時候是個什麼鳥樣?
阿鬥不比胡亥強?
薑維不比趙高爽?
劉邦回神之後,心情就像看了一部短劇一樣:
爽翻了!
自古沒有不滅的國家,大漢能以這種體麵的方式落幕,那可太棒了!
殿中的群臣還在哀聲歎息,從感情的角度來講,他們是真希望薑維能成功啊!
“乃公的大漢就是強!比大秦強!有種!”劉邦爽朗的大笑:
“諸位何必苦著一張臉?漢以此方式亡,不該值得高興嗎?”
聞言的眾人有些麵麵相覷,主公腦子是不是有些問題?
沛縣的老臣們倒是配合劉邦的話有說有笑。
殿中的韓信有些啞然,眾人愁眉苦臉的,陪著劉備唱跳的,他都沒有參與其中。
而是默默的遙對天幕裡的薑維敬酒:
“大漢的最後一位大將軍,真想與你有機會結識啊!”
「在甘穀縣的縣誌裡,借用薑家莊的祠堂是這樣評價的:深知天下事不可為而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國家事不可為而為之者,薑伯約是也。」
天幕下的嬴政倒是有些驚愕了,甘穀縣?
那不就是我老秦人的發源地嘛!
這個薑維還是我老秦人的種啊!
“額怎麼說越看薑伯約越喜歡呢?原來此人就是額秦人滴娃!”
......
「從古至今,關於劉禪的評價一直不少,甚至是薑維此計中對於劉禪所扮演的角色,更是討論的重點。」
「咱們要談劉禪,就先談一下劉禪到底是暴君,昏君,庸君,還是仁君,明君呢!」
「華夏495位皇帝,平均在位時間為五年。
像是魏文帝曹丕就屬於剛過及格線的那種。
排列第七位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在位四十四年,緊隨其後的就是劉禪在位四十一年。
我們之前也說過了,阿鬥前有金牌護航諸葛武侯,後有製勝寶典《出師表》作指導思想。
總的來說,劉禪的在位生涯可以用史書上的評價來形容,一個“庸”字簡單明了。」
“四百九十五位皇帝!”
秦始皇:!!!
嬴政的瞳孔極致收縮,萬世千秋之後諸夏也才四百多個皇帝嗎?
“胡亥,爹不求你有啥本事,隻希望能看到這個數據裡多幾位老嬴家的皇帝。”
......
“庸,就是罪啊!”劉備低低歎氣。
生在亂世之中,尤其還是帝王之家,平庸就是罪過。
大爭之世,列國伐交頻頻,強則強,弱則亡。
你平庸就注定要接受亡國的悲劇。
「對比同時期的曹魏和孫吳君主,或者放在曆朝曆代裡劉禪都算得上是仁善的君主。」
「從武侯執政開始到劉禪投降,季漢僅有魏延作亂時一例夷三族的處置。
對比隔壁的曹魏,動不動就是九族消消樂。
孫吳也沒好到哪裡去,皇室、士族、公卿天天不是搞人體藝術交流大會就是你死我活的鬥法。
蜀漢的“鮮有大刑”算是版本異類了。」
「劉禪也鮮少動用皇權誅殺臣子。
除了一個李邈在丞相死後想要開團上位,大噴諸葛亮是鷹視狼顧之人,被阿鬥下令誅殺。
還有一個劉琰懷疑自己老婆和皇帝私通,於是私刑妻子和辱罵劉禪,被誅殺。」
九族消消樂?
老曹家的人這麼壞啊!
丞相府中的文武麵麵相覷,他們忽然就想起了當年陳宮叛逃的舊事了。
曹操的表情也是尬在原地,惱火道:“曹丕這孩子也太壞了!”
“來人,罰他抄一百遍《禮記》!”
“我曹氏向來寬仁待下!”
“絕不可因曹丕這個逆子搞壞了名聲。”
......
“主公,阿鬥品性還不至於這麼壞。”諸葛亮搶著開口道:
“這孩子雖然耳根子軟了些,鬨出了聽信宦官的荒唐事,但不至於像曹賊一般齷齪。”
張飛十分認同:“大哥,你們老劉家隻是好男風,沒有好人婦這一說。”
【“阿鬥當時都氣笑了,大罵李邈忘恩負義之徒,當時入益州後由於李邈犯法,先主要誅殺他,結果是丞相給他保了,沒想到這人丞相一死就罵丞相為禍朝堂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