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心有靈犀一點通,夷滅薑維後人後,就心安理得多了。」
「至於說替薑維說情反駁的人哪去了?這普天之下就沒有一個正義的人了嗎?」
「蜀漢可以發言的趙雲、關羽、黃權、諸葛亮等人和他們的後人已經沒了。」
「魏晉可能會說些公道話的那些人,也早就失去了權勢。
不然你以為主播之前一直說曹魏,為什麼改口叫魏晉了?」
春秋時期
“世道如此,人心思背!難道天下注定要禮崩樂壞了嗎?”夫子悲憤道:
“英雄埋沒,庸主長存!”
“上耶!何其不公!”
夫子內心期盼著,事情能有轉機的誕生,千萬不要讓英雄流血流汗再流淚啊!
不然,我諸夏的道德禮儀何存?
那和上古聖賢出世前的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有何區彆。
「八十四年後,東晉將領桓溫率兵前往蜀地平叛,發現了那封《密書通後主》,背負了近百年罵名的薑伯約才終於得到了世人公正的評價。」
「至於說時過境遷,為什麼劉禪的後人沒有替薑維說話呢?」
「因為劉禪的後人在西晉末期的永嘉之亂中,全被亂兵殺死了。
劉備一脈,僅有劉永後人當時跑到了蜀地幸免於難。」
【“其實桓溫一直是個薑維黑粉,直到他親眼看到那封密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追評:“哈哈哈,桓溫當時天就塌了!黑了半輩子的人居然成為了愛豆!”】
【“桓溫是誰?”
追評:“今年高考卷就有他,再問就不太好了哦。”】
【“桓溫——造梗大師!”
“倒不如說他是個抽象派代表人物,嘎嘎嘎。”】
“作為降主,本就處境尷尬。”
畢竟你前腳才說不思蜀,要是讓人發現了這封信。
保不準會讓司馬昭起猜忌之心:
呦嗬!你鬨著玩呢?
李世民摩挲著下巴,沉吟道:“劉禪始終保存著這封信,也許就是想著等乾坤變日時,為薑伯約正名吧。”
“如果蜀後主隻是貪生怕死之人,大可投降後將此信付之一炬!”房玄齡搖了搖頭,道:
“但他沒有。”
“正如天幕所說:蜀後主為君隻有人善,平庸且無能也。”
“正是他僅有的優點仁善,才不至於讓忠臣義士背負千秋的罵名啊!”
天幕下,不管是晉朝前還是其他朝代的人,聽到天幕講了其中曲折後,也不由深吸了一口氣,心中波濤起伏。
“薑伯約真名士!”
“好一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啊!”
“薑伯約,你才是真正的忠良表率!”
諸夏人對身後名尤為看重,更何況是當時的古人呢?
而薑維選擇了此計後,就是將身後名完全置之度外了!
背負著舉世的罵名去死,誰人可甘願?
為國儘忠,為大義而赴死等等,人們但凡猶豫一點都不配說自己是純正的諸夏人,可死後背負著罵名......這就為難人了哈!
許多人捫心自問後,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薑維的程度!
他甚至不在乎自己的家人了啊!
他明知道這麼做一定會讓後人受到株連之罪!
可...薑維義無反顧!
他就是個瘋子!
但,他是一個愛國的瘋子!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