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年間
某文的背景
钜鹿郡的一處道觀裡。
聽聞觀外天下大疫,年輕的道人正準備領著師弟們下山救濟百姓,卻不料天幕突然的提及讓他們被迫停住了腳步。
當觀看完了天幕裡大賢良師的一生後,臉頰帶著少許嬰兒肥的道人早已熱淚盈眶。
“角不過一求道者,何以擔待後世人山嶽般的讚譽啊!”
年輕道人的手止不住的在顫抖,儘管已經知曉了他下山後的結局,這一刻的他還是沒有猶豫,邁出了那堅定的一步。
結局早已注定?
不!
張角沒有因為天幕的過早曝光而退怯,他的那顆道心更加堅固了。
在這一刻他更明白了自己的千載真修所背負的使命何為!
經書裡的盛世遲遲不能到來,皇權被死死的限製在廟堂裡,大族緊握的力量無情的剝削著求生的大漢子民,這就是他要麵對的世道。
地方上的豪強世家嗎?
不過些許風霜罷了。
張角抹去眼淚,卻聽身後有人喚他。
“兄長!”
回頭看去,自己的兩位弟弟眼眶含淚,正嘴角勾笑的看著他。
張梁輕聲道:“兄,這一次,弟弟一樣願意陪著你。”
“早知結局,也願意嗎?”
張梁哈哈大笑,小弟耍了個滑:“兄,您不是說了,所圖無非治病救人。”
“我兄弟三人這輩子從未分開過,”張梁握住了大哥的手,目光堅定:“就算是再死一次,又有何妨?”
哎!
張角眼底劃過一次歉意,歎息道:“這是為兄的使命,到底說是為兄對不住你們啊!”
大弟咧嘴道:“修道之人,不就求個心意暢達嗎?兄如此,弟定同去!”
說白了,道爺我樂意!
張角寵溺的摸了摸弟弟的頭。
“哈!老道來早了,還能看見這樣一副兄弟情深畫麵,不虛此行也!”
“道友,何不同去?”
兩道突兀的聲音從山道上響起,再一眨眼已是兩個仙風道骨的真修施施然的落在了兄弟三人麵前。
見到來人,張角微笑著作禮:“道友安好?”
左慈、於吉二人還禮,“道友,同去?”
“同去同去!”
钜鹿郡的道觀前,三位得道真修的笑聲朗朗的響徹在天空下。
與此同時,張角舍身求仁,為天下人謀義的行為正在感染著這片時空裡每一個有道之士。
廟堂上,是蔡夫子的據理力爭,熹平石經所耗錙銖為何不能用在百姓身上?
最終在聖天子的妥協下,熹平石刻的工作被叫停。
由盧植、蔡邕等天下有名的賢者領頭組建了冀州賑災軍,他們帶著廟堂上的良心醒悟趕往冀州災區。
幽州涿郡。
有任俠之風的長臂青年吐出嘴裡含著的狗尾巴草,揮劍斬斷麵前的巨石泄著滿腔的怨氣。
“治病,救人!”
青年呢喃著張角的誌向,沉默的走回了家裡,在老父震驚的目光下捧起書閱讀。
也許,待到他徹底明誌後,也會在這番天地裡再次作出一番作為。
......
秦朝
錯的是這個世道!錯的是那舊世界的製度!
天幕上的文字如同一柄重錘,狠狠的砸在了自詡功高三皇五帝的嬴政心上。
嬴政閉目假寐,腦海裡卻在止不住進行風暴思考。
黔首,在以往的歲月裡不過是肉食者眼中的一串數字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