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承乾深呼出一口氣,猛地轉身,目光如刀,直直的刺向那位被天下人稱為“天可汗”的至尊,冷冷道:
“父親,在我離開你之前,我隻有一句話:
如果陛下要立魏王為太子,朝野沸騰。
究竟是我的錯?或是魏王的錯?還是......”
他頓了頓,一字一句道:“還是說陛下的錯?!”
李世民下意識地避開了兒子的目光,四處躲閃。因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心知肚明。
......
李承乾走了。
他清楚地知道,踏出這個大殿後就再也沒有回頭之路,他的生路也會在走出的那一刻徹底的斷絕。
但他依然跛著腳,挺直了身體,一步一步地走出了甘露殿。
那一刻,他的背影竟是前所未有的挺拔。
唯有李世民,怔怔地望著兒子蹣跚遠去的背影,臉上寫滿了無法掩飾的痛楚。他的手死死抓住龍椅扶手,青筋暴起,想要起身挽留,雙腿卻如同灌了鉛般沉重。
甘露殿裡,隻餘下帝王無儘的淒楚歎息。
他是天可汗,他得到了這世上最至尊的地位。
他也失去了一位父親,最珍愛的兒子。
“我怎麼沒有想到......”
畫麵悠悠轉換,不知過去了多少春秋。
一位白發叢生、麵容憔悴的李世民獨自站在高祖的陵墓前,眼中儘是滄桑與悔恨:
“他是我們李家的種......”
大唐皇帝聲音哽咽,帶著無儘淒楚:
“都是我的錯!我現在,終於明白了......”
他仰起頭,任由兩行清淚滑過臉頰:
“我明白了,父親,你當年有多難......”
......
「李承乾,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出生於太極宮。
唐高祖李淵十分欣喜,親自為這個孫子取名為“承乾”。
意為承繼李唐皇業,總領華夏乾坤。」
「武德九年,李世民登基為帝,八歲的李承乾被立為太子。
貞觀四年,十二歲的李承乾宜令聽訟。
貞觀六年,十四歲的李承乾開始監國。
貞觀十八年,麵對李世民在朝野麵前毫不掩飾對魏王李泰的大加寵愛讚賞,和長期以來承受的高壓狀態,李承乾情緒到了崩潰極點。
他環顧左右,疼愛自己的母親早已離世,寵愛的胞妹也已夭逝,父親區彆對待,兄弟虎視眈眈,竟無一人可訴親情!
最終,李承乾選擇了夥同侯君集、杜荷等人謀反!」
天幕的畫麵漸漸定格,李承乾自十四歲監國開始,為太子十八年來的高光畫麵一幀幀閃過,最後的最後,右半邊區域定格在了甘露殿上臉沾血跡,怒目圓睜的模樣,上書字跡:
湣太子李承乾
而畫麵的左半邊,極為諷刺的掛上了李世民枯坐在甘露殿裡的痛苦模樣,大唐皇帝孤獨落寞,影子拉的很長很長,上書字跡:
孤家寡人
兒子死在了最像父親的那一天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