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意受降賊人的官員紛紛棄城而逃,或死守治地等待朝廷援軍。」
「當時太原以及東受降城的人來到長安奏報安祿山造反,彼時的李隆基仍然認為這是厭惡安祿山的人編造的假話,沒有相信。
直到叛軍占據了整個河北,兵鋒進入中原後,朝廷才幡然醒悟!」
「唐玄宗李隆基驚慌失措,恰巧此時安西都護府的大都護和部將因為敘功封侯留在長安城,尚未返回。」
「也就是說,相比於承平日久的河北四鎮,經常帶領安西軍在西域以西作戰的名將、他們的頂頭上司,大唐西部軍區、帝國最精銳的一支部隊的總司令和總參謀長,恰巧就在長安城!」
貞觀年間
“朕就知道,大唐不會墜入穀底,還有得救!”李世民被天幕上的話帶了節奏,此時的他猶如落水的人拚命的想要抓住任何遞上來的稻草。
驚慌之下,連前麵說了什麼都忽略掉了。
“最精銳的一支部隊的長官嗎?沙場宿將、帝國名帥......”
每一串的名號都像一顆速效救心丸,強力的安撫住了大唐皇帝。
殿中,房玄齡湊到杜如晦的耳邊說了什麼,然後老杜挪到了太子爺身邊。
李承乾正沉浸在“安史之亂”,大唐民不聊生的悲痛裡,忽然被右相這麼言語,嚇了一跳。
“哦......行......我知道了,杜相公放心......好,我這就去......”
大唐開元年間
李隆基人都傻了,他忙忙碌碌一輩子創造的大唐盛世就這麼沒了?
難怪從剛才就覺得昭陵那邊有人在幽幽的盯著自己。
可是,這是為什麼啊?
大唐都繁華到了這種程度,那個安祿山圖什麼造反?
“不慌不慌,剛才天幕說大唐最能打的將領此時就在長安城,區區安祿山頃刻就能剿滅了......”李隆基拍撫著胸口安慰自己。
“陛下,臣請斬安祿山!”
廟堂裡,一眾的大臣們在傻眼之後紛紛出來請命,堂堂的盛世豈能因為一個逆賊就毀了!
這可是幾代人的心血啊,這可是曆代大唐人前赴後繼造就的盛世啊!
高力士也在一旁出聲附和:“是啊陛下,現在就下旨處死那個安祿山吧!”
如今的不過一個小小的平盧節度使,想造反?
有什麼本事造反!
李隆基回過神來,眼神一冷,十分利落乾脆:“來人,即刻......不!”
眼見李隆基堵塞了一聲,群臣莫名,高力士眼神難以置信皇帝居然這時候會手下留情嗎?
李隆基冷笑了一聲,笑得十分殘酷:“傳朕旨意,令四鎮節度使王忠嗣率軍即刻前往河北捉拿叛賊,隻誅首惡!”
回來了!都回來了!
我說陛下怎麼這時候會心慈手軟呢!
高力士臉上露出了慈祥至極的笑容,這才像他的三郎嘛!
處理安祿山這種逆賊,就得讓王忠嗣上,數遍開元,再能打的將領都不行,必須是王忠嗣!
......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在確定了安祿山叛亂後,李隆基任命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兼任範陽、平盧節度使,防守洛陽。
接著任命他的第六子榮王李琬為元帥,原安西節度使、右金吾大將軍高仙芝為副元帥東征。」
「然而唐朝的精銳邊軍大多還沒有趕回,高仙芝、封常清臨時在長安、洛陽募兵,當時的長安城子弟早就不是貞觀年間的人兒了,他們隻能招募來一群市井子弟,不但素質差且無訓練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