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邊疆,所向披靡。
「他不僅是百戰百勝的統帥,更是善識將才的伯樂。」
郭子儀,李光弼,哥舒翰,李晟等一眾盛唐名將皆是他一手提拔。
巔峰時,身兼河東,隴右,河西,朔方四鎮節度使,鎮守河西至朔方萬裡邊疆,可謂天下勁兵重鎮皆在掌握。
大唐開國以來未之有也!
也許你要問,四鎮不就安祿山才多一鎮!
你要知道當時的大唐方向是往西拓的,正是絲綢之路最繁華的年代,沿途藩鎮實力也非安祿山的河北藩鎮可以相比。
後世常笑談:若是他還在,借給安祿山十個膽子,也不敢造反!
一片赤膽護盛唐,手中長刀定乾坤。
他就是為大唐拓土萬裡,也能說是收複萬裡的盛唐擎天柱、鬱標川神將
——王忠嗣!
......
貞觀時期
“為什麼開拓萬裡後麵要加上個,也可以說是收複?”
李世民不解,表示疑惑。
開元沉默,李隆基嚅囁不語,群臣低垂著頭像是沒聽見。
二鳳瞥了一眼光幕裡的開元朝堂,再回想一下天幕上所說王忠嗣滅了後突厥汗國,“你剛才不是說那突厥還有嗎?怎麼這天幕說是滅了的。”
“也能說滅,也能說有,存與不存一念也。”
李隆基說得故弄玄虛,見李二皺眉不喜,又趕緊道:“反正突厥人再無上萬控弦之士也!”
懂了!
意思就是,王忠嗣把突厥打殘了唄?
這一下二鳳是明白了,這個開拓也是收複的意思,料是說之前突厥人十七騎複國的故事,隻不過李隆基時候又打了回來。
“哥舒翰?此前守潼關的河西節度使,原來曾是他的手下。”
“喲?比我們藥師將軍還要厲害?”
李靖聽到有人這麼說,不願爭這些沒用的,笑眯眯回道:“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大唐真有這種神將在,老夫當時欣慰後繼有人!”
到了提及王忠嗣巔峰時期,手握大唐半壁江山時,李世民冷哼一聲,諷言道:
“我道那安祿山怎麼能身兼三鎮節度使,野心勃勃。”
“原來某人早有舊例啊!”
話落,開元時空的李隆基當即就急眼了,和之前對祖宗的唯唯諾諾不同,他梗著脖子爭辯道:
“太宗爺!”
“王忠嗣他不一樣!”
「王忠嗣,其父豐安軍節度使、太穀縣男王海賓,一向有隴右小霸王之稱,驍勇悍猛。
開元二年,吐蕃進攻隴右,王海賓迎戰吐蕃戰績斐然,眾將嫉妒他的戰功,最終因友軍不救而孤軍被圍,戰死隴右。
長安的李隆基聽聞後,大哭道:“痛失忠國良將!”
隨後,將王海賓九歲幼子王訓接道宮中,收為義子,並令諸皇子與之親近,其中包括後來的唐肅宗李亨,與其來往最深。
王訓入京後,李隆基很是心疼,又想起了自己戰死的愛將,便為他改名為“忠嗣”,要他時時刻刻銘記自己的父親,以之為榜樣。
並言:“此去病之孤,吾當壯而將之,萬戶侯不足得也。”
李隆基給他畫了一個大餅,他告訴九歲的王忠嗣,你就是朕的霍去病,等到你長大後,朕讓你做大將軍。」
喜歡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請大家收藏:()天幕:對!我爹洪武三十五年傳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