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並沒有因為皇帝的隆重寵愛而變得浮誇,變得忘乎所以。
玄宗說他是霍去病,那麼他就以霍去病為偶像來要求自己。
王忠嗣雖長在富貴繁華的宮廷中,但他身上絲毫沒有富貴子弟的紈絝驕奢之氣。
待到他長大以後,《舊唐書》讚道:“雄毅寡言有武略......惟事惟直,不傾不墮......”說他為人勇猛剛毅,寡言少語,用兵嚴明有章法,愛卒如愛親人。
且每有戰,必身先士卒,敢為人先,他的威望也隨之增高。
正如漢武帝劉徹將霍去病養在身邊,教授兵法韜略一樣。
有一日,李隆基和王忠嗣對談兵法,王忠嗣從一而終的對答如流,到了最後玄宗啞口無言,笑道:
“你已成良將也!”
甚至,王忠嗣還曾和霍去病有一樣的經曆。
當時在河西為督帥的太子李亨給李隆基打小報告:“忠嗣弟弟經常領著輕騎去敵區,我管不住他,如此驍勇良將,可不能過剛而折啊!”
霍去病十七歲跟著舅舅出征,衛青讓他抓個舌頭,然後他砍了兩千人,還帶回來了匈奴單於的祖父。
王忠嗣這麼大的時候,天天領著親兵往敵區打牙祭,胡人打不過,也追不上,拿他沒一點辦法。
小報告到了長安後,李隆基對李亨的話深以為然,隨即一紙詔書召回了天天浪的王忠嗣,狠狠訓斥了他一頓。
並撤銷了他在河西的都尉,讓他在禁軍任職,清貴又優渥。
......
李世民看得生氣,急道:“如此良將胚子,怎麼能養在長安呢?”
“好男兒誌在四方,就該在戰場上真刀真槍的拚殺啊!”
“這李亨也真是的,太小人心思了。”
開元天子無語,心說那是我的人,你肯定不心疼啊!
甘露殿裡,李承乾倒是看得豔羨無比。
誰說這李隆基昏庸啊?
昏庸的皇帝,還能讓太子去河西當節帥,還能給他從小配個名將?
名將與之同吃同長,自然忠心無比。
阿耶不理解,但是我理解啊!
那可是李亨未來的擎天白玉柱,他對王忠嗣的嗬護比誰都心疼。
「就像霍去病跟姨父劉徹磨了好久的嘴皮子才準他隨軍一樣,王忠嗣跟這位義父說了一年的好話,才讓他再次回到了河隴前線。
這一年,是開元十七年,王忠嗣二十二歲。」
「當時,吐蕃人對唐朝作戰連番戰敗,人心浮動,國勢緊張。
在此亂局中,二十四歲的年輕讚普赤德祖讚決定親赴前線調配兵馬、鼓舞士氣,並在鬱標川舉行了閱兵儀式。」
「時駐紮張掖的王忠嗣得知了消息後,立馬判斷這是一個絕佳的戰機。」
「根據史料記載,盛唐開元時期,對吐蕃、突厥等作戰,弩手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河隴唐軍中,弩手占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例。」
「下了決心後,王忠嗣也不磨嘰,連夜點了七百精銳弩手,準備複冠軍侯故事。」
天幕上,畫麵悠悠一轉。
黑夜裡,年輕的王忠嗣站在地圖前沉思已久,燭火閃爍,影子很長,也映襯著他的身姿無比挺拔。
“乾了!”
王忠嗣從沉思中醒來,一聲斷喝後喊人為自己著甲,在演武場上親點了七百精銳,朗朗道:
“兒郎們,當年冠軍侯以八百人破兩千匈奴人,抓了匈奴單於的祖父。”
“今天,我要帶你們去做和冠軍侯一樣的事情!”
“我問你們,怕不怕!?”
演武場裡,每一個被半夜喊來的唐軍立馬打起了十足的精神,將軍話落後,個個呼吸急促,眸子裡閃爍著對軍功的渴望:
“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