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甕中捉鱉
魏忠賢如同一灘爛泥般被拖離了他那象征著無上權勢的府邸,塞入一輛不起眼的騾車,在重兵押送下駛向北鎮撫司那令人聞風喪膽的詔獄。而李若璉的目光,已如鷹隼般投向了北京城內另外兩處至關重要的權力巢穴——東廠與錦衣衛衙門。
這兩處,一為閹黨橫行無忌的爪牙,一為天子親軍卻淪為私器的鷹犬,皆是魏忠賢權勢的根基所在。鏟除魏閹,必須同時拔除這兩顆毒牙,並將其徹底改造,方能真正掌控京畿,肅清寰宇。
“分兵兩路!”李若璉在校場上對迅速集結的“影衛”及新歸附的錦衣衛精銳下令,聲音斬釘截鐵,不容置疑。“甲隊,隨我直取錦衣衛衙門,清理門戶,重整旗鼓!乙隊,由張百戶率領,配足‘匠魁’所予之械,強攻東廠!不必留情,但凡持械抵抗者,皆以逆黨論處,格殺勿論!”
“得令!”眾人士氣高昂,齊聲應喝,聲浪雖刻意壓低,卻凝聚著一股破釜沉舟的銳氣。
——
東廠,位於東安門以北,本是一處不起眼的官署,但在魏忠賢手中,它已演變成一個足以令百官戰栗、萬民噤聲的魔窟。其門庭雖不如魏府奢華,卻透著一股陰森詭譎的氣息,高牆之內,不知浸染了多少忠良的鮮血,藏匿著多少駭人聽聞的刑具與密檔。
負責攻打東廠的張百戶,原是李若璉一手提拔的“影衛”骨乾,性格沉穩狠辣。他率領的乙隊人數稍少,但皆裝備精良,除了標準的“雷霆銃”和強弩,還推著幾輛以油布覆蓋的推車,上麵載著宋應星工坊提供的“特殊禮物”。
隊伍逼近東廠大門時,牆頭立刻響起尖利的呼哨聲和嗬斥:“站住!東廠重地,擅闖者死!”牆垛之後,瞬間冒出數十名番子,張弓搭箭,眼神凶狠,顯然早已得到嚴令,負隅頑抗。
張百戶冷笑一聲,根本不答話,猛地一揮手。
幾名“技術影衛”迅速掀開推車上的油布,露出幾具造型奇特的裝置——像是縮小版的火炮,但炮管短粗,並排多管,架在輕便的兩輪車上。這正是工坊根據朱由檢提出的“原始火箭炮”和“霰彈噴射器”概念,結合明代“一窩蜂”、“火龍出水”等火器改良而來的“破陣火龍車”。
“放!”
引信點燃。
“嗤嗤嗤——轟!!!”
並非一聲巨響,而是一片令人頭皮發麻的密集呼嘯!無數支綁縛著火藥筒的箭矢集束火箭)或者大量鐵砂碎瓷大型霰彈)從那些短粗的炮管中狂暴地噴射而出,如同金屬風暴,瞬間覆蓋了東廠的門樓和牆頭!
這根本不是這個時代應該出現的火力密度!
慘叫聲頓時響成一片。牆頭上的番子如同被狂風掃過的落葉,成片地倒下,許多人甚至來不及射出手中的箭矢便被射成了篩子或炸得血肉模糊。木質門樓被打得千瘡百孔,燃起熊熊大火。
“再放!”張百戶麵無表情。
第二輪齊射接踵而至。這一次,更多是裝載了猛火油和糖霜混合物的“凝火罐”,它們劃過詭異的弧線,砸落在院牆內外,爆裂開來,粘稠的火焰四處飛濺,迅速引燃一切可燃之物。東廠門前瞬間化作一片火海,灼熱的氣浪逼得人睜不開眼。
“破門槌!上!”
就在守軍被這劈頭蓋臉的飽和打擊打得暈頭轉向、死傷慘重之際,十餘名力士喊著號子,抬著包鋼的沉重撞木,衝向那已被火焰熏黑、搖搖欲墜的大門。
“砰!砰!砰!”
幾乎沒費什麼力氣,在內有火焰灼燒、外有巨力撞擊的情況下,東廠那扇象征著無數人噩夢的大門,轟然洞開!
“殺進去!降者免死,抗者立斬!”張百戶拔出腰刀,第一個衝過火海,踏入東廠院內。
門內的抵抗比預想的要弱。幸存的番子要麼被燒傷,要麼已被那恐怖的“火龍車”嚇破了膽,抵抗零星而絕望。偶爾有悍不畏死的頭目率人從廊廡或廂房內衝出,立刻便被“影衛”們以精準的弩箭或排槍射倒。
戰鬥迅速向內堂推進。張百戶的目標非常明確——檔案庫和刑堂。必須第一時間控製這些記載著無數罪證和秘密的核心區域。
沿途的景象,即便是這些經過嚴格訓練、心誌堅定的“影衛”們也感到陣陣心悸。各種叫不出名字的刑具上沾著暗黑色的血汙,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混合了血腥、焦糊和某種腐敗的惡臭。一間間陰暗的牢房裡,偶爾還能看到被遺忘在此、奄奄一息的囚犯。
“一群人間厲鬼!”一名年輕的“影衛”忍不住低聲咒罵。
“所以殿下才要我等滌蕩這汙穢之地!”張百戶冷聲道,“動作快!清理所有房間,遇到抵抗,格殺勿論!找到檔庫和賬冊所在!”
當他們最終衝入那座防守最為嚴密的核心檔庫時,正見到幾名番子手忙腳亂地試圖點燃堆砌如山的卷宗。顯然,有人想在最後時刻毀滅罪證。
“阻止他們!”張百戶厲喝。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砰砰砰!”幾聲槍響,那幾名番子應聲倒地。
張百戶走上前,隨手拾起一本散落在地的冊子翻開,隻看了一眼,臉色便瞬間陰沉如水。那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某位官員的“罪狀”羅織過程、家人的供詞顯係屈打成招)、以及最終被抄家滅門的判決。字裡行間,透出的儘是赤裸裸的殘忍與無恥。
“全部封存!一頁紙都不許遺漏!”他深吸一口氣,壓下翻騰的怒火,“這些都是將來釘死閹黨、昭雪冤案的鐵證!”
與此同時,另一隊人馬攻入了東廠大堂。那塊由嘉靖皇帝親書、象征著緝事偵緝之權的“東廠”牌匾,還高高懸掛在正堂之上。
一名小旗官二話不說,端起“雷霆銃”,對準那牌匾。
“砰!”
木屑紛飛,牌匾應聲落地,摔成兩半。
無數隻腳從其上踐踏而過,將其踩入塵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