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中南半島棋局聯姻安南
紫禁城的清晨,總是伴隨著一種莊嚴而恒久的韻律。景陽鐘的餘音仿佛還縈繞在殿宇之間,文武百官已循著刻板的軌跡,魚貫而入皇極門,踏上冰涼的漢白玉丹陛,走向那座象征著帝國最高權力的皇極殿。
今日的朝會,氣氛較往日多了一絲不易察覺的輕鬆。遼東的赫圖阿拉已化為灰燼,皇太極的斃命已成定局,困擾了帝國數十年的心腹大患,終於一掃而空。捷報早已化作百姓街頭巷尾的談資,連空氣裡似乎都彌漫著一股劫後餘生的喜悅和對未來的憧憬。
崇禎端坐於龍椅之上,俯瞰著階下文武。他麵色平靜,目光沉靜如水,看不出太多情緒。然而,隻有他自己知道,內心的那根弦從未真正鬆懈。皇太極的死,不過是清除了棋盤上一顆最顯眼的棋子,整個棋局的走向,依然瞬息萬變。
“陛下,”內閣首輔徐光啟出列,他年事已高,聲音卻依舊洪亮,“臣有本啟奏。戶部尚書李邦華與工部侍郎宋應星聯名上奏,北疆都護府下轄的黑龍江金礦,經初步勘探,儲量之豐,遠超預估。首批招募的五萬流民,已順利抵達,開礦、築城、屯田事宜,均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此乃國之祥瑞,請陛下聖裁。”
崇禎微微頷首:“徐閣老、李尚書、宋院長為國操勞,朕心甚慰。既如此,便依奏。所需款項,戶部撥付;所需工匠,工部協調。朕隻問一句,安全如何保障?”
一句話,問到了要害。那裡畢竟是苦寒之地,臨近傳說中的“羅刹”。
兵部尚書孫元化出列:“回陛下,已從神機新軍中抽調三千精銳,改編為‘北疆戍衛先遣旅’,配屬新式火炮與充足糧草,已開赴黑龍江。另,奴兒乾都司舊部與當地歸附的蒙古部落,亦被編練成軍,可互為犄角。臣已下令,若羅刹人敢越界挑釁,不必請示,以雷霆手段驅離,斬草除根!”
崇禎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孫元化的回答,硬朗、果決,充滿了軍人的自信。這便是他要的效果。
“好。”崇禎淡淡道,“有此布置,朕便放心了。此事,便交予孫愛卿與李若璉協同處理。李若璉。”
“臣在!”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出列,身姿筆挺如鬆。
“命你密令南下之諜報人員,嚴密監視朝鮮、東瀛及羅刹人在東北亞之一切動向,隨時回報。”
“遵旨!”
朝政按部就班地進行,各項奏報皆有定論。就在崇禎準備宣布退朝,開始處理堆積如山的奏折時,一名太監匆匆從殿外跑入,跪地高呼:
“啟稟陛下!安南國今越南)遣使前來,有國書呈遞!”
滿朝嘩然。
安南,這個自大明立國以來便時附時叛的南鄰,此刻遣使前來,所為何事?
崇禎心中了然。自他肅清內廷、整軍經武,尤其是在西北和東北兩條戰線上取得決定性勝利後,大明的國威如日中天。這位安南國王,怕是坐不住了。他或許是想探探大明的虛實,或許是想尋求庇護,又或者……隻是來獻上貢品,確認一下這位新君主的胃口。
“宣。”崇禎的聲音不帶波瀾。
很快,一名身著異域服飾的使節,在禮部官員的引領下,顫顫巍巍地走進了皇極殿。他捧著一個沉甸甸的金盤,盤中是安南國王的國書和一堆珍稀的貢品。那使節頭也不敢抬,聲音尖細而恭謹,將國書高高舉過頭頂。
一名通事翻譯)上前,將國書內容譯為漢語。
“大越國國王黎維祺,叩見大明天子陛下。仰慕天朝上國威儀,萬邦來朝。今聞陛下神武,掃平北虜,開疆拓土,威加四海。本國君臣,不勝雀躍。特備薄禮,以示恭賀。另,我國世子年已及冠,聽聞天朝公主賢淑,願結秦晉之好,永結同好,共尊天朝……”
話音未落,殿內已是議論紛紛。
聯姻?
許多大臣麵麵相覷。大明與安南,素來是宗藩關係,天子是君,國王是臣。如今這安南國王,竟上趕著要將世子送到北京來“尚主”?這姿態放得未免也太低了些。隻是,這背後究竟是真心歸附,還是另有圖謀?
崇禎的目光掃過階下。他看到徐光啟眉頭微蹙,似在思索其中利害;孫元化則麵無表情,似乎覺得此事無關緊要;而一些來自南方的官員,眼神中則透著一絲不易察giac的精明。
“哦?”崇禎的聲音聽不出喜怒,“安南國王倒是客氣。隻是,朕的女兒,皆是金枝玉葉,豈能輕易遠嫁蠻夷之地?”
一句話,便將了對方一軍。